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就是水,君就是舟。
李问握着手上的笔,思路一旦通了,手下的笔飞速的在纸上落笔。在阐述完了民为什么重这个观点之后,他要告诉帝王,民能为他带来什么,民能帮助他什么。
一篇两千篇幅的文章足够他写下很多的东西。
民不仅仅是普通的百姓,其中包括臣子和民,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臣民,所以他们都是为皇帝服务和为他的王朝和君权服务的人。
文章中还要提到民的一些问题和需要,但是李问也不会傻到去触动这个社会的封建氏族们的利益,但是问题还是要提,隐晦的提一提。
民为什么能归顺于帝王,怎么样能让民归顺于帝王。百姓们关心的不过就是能有一口饭吃,李问不会以为他通篇拍帝王的马屁就能拿到一个好名次了,这个马屁自然是要拍的,还要帮皇帝拍的舒服了,高兴了。
而后是给出民为什么归顺的建议。他一个读过华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人,这一点精还是能给皇帝总结出来的,后面是一、二、三、四列出几点,这些话必须要勾起帝王往下去探究的兴趣,才会给他一个曰后表现的机会。
站在大殿内的百官看到少年握着手上的笔在奋笔直书,就连皇帝都好奇少年在考卷上写了什么。皇帝从龙椅上起了身,往下面走了下去,站到了少年的身边去,看了卷子上的一个开头,“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让帝王的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再往下去看,帝王的眼里有了深思。
正在低头写文章的少年并不知道帝王站在他的身边,等到帝王过去了,眼底晃过一点明黄,李问手上的笔顿了顿,按住了心头的骚动,继续答卷子。
殿试要考一个时辰,中间这段时间皇帝也不会一直留在殿内,在下面走了几步,看了看考生的答卷之后,昭宗帝吩咐了太子留在这里监察,皇帝就带着官员往侧门出去,到旁边的殿内去处理公务去了。
一气呵成,这一次的文章李问连草稿都不打了,直接的就把答案写在了卷子上
别的人还在苦苦冥想的时候,李问就写好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把笔往边上一搁。大殿内,李问第一个完成了卷子,看到他收起了笔,太监内侍上前询问了一句,收了他的卷子。
这个时候和许多人一样,陆知书也正在写他的文章……
第七十二章殿试结束
殿试结束之后,这个时候他们还不能离开。殿试的卷子是一考完就当场批阅,参加殿试的考生总共才三百人,统共才两百多张的卷子,阅卷的官员很多,这么多考官很快就能把卷子批阅出来,然后主考官会综合众人的意见,排出名次。
一般排在会试前面的几名考生是被评卷的考官更为关注之外,后面一些考生的卷子只要不出太大的差错,排名都是按照会试上的排名去安排。不过也不是没有考生在会试的时候发挥失常,在殿试上写的文章出彩,被评卷的考官们看中,把名次从后面调到前面来,往年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当然也有考生在会试考的好,在殿试发挥失常,名次直接的从前面降到了后面
在殿试上的的排名如何,还看殿试最终的结果。
殿试上李问是第一个交了卷子的考生,他被请到了旁边的偏殿去等候,这么大的地方连一张坐的凳子都没有,他只能站在这里等。凌晨两点就起床出了门,一直折腾到现在,这会都快接近中午了,整个人是又累又饿,站着两条腿都是在打颤的
今天到宫里来考试,因为担心去上茅厕会是一件不方便的事情,所以他这一天别说吃东西,连水都没喝过一口。李问在心里狂吐槽这个封建社会不是人呆的地方,每次考一场试卷简直就是去了半条命……
李问在偏殿这里等了没一会,陆知书就跟在他的后面进来了,两个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殿试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所有考生的卷子都呈交上去,负责评卷工作的翰林们聚在一起评阅卷子。殿试的阅卷是采取半公开的形式,卷子上可以看见考生的姓名,评阅也会更为公开和公正。
皇帝就在这里,也无人敢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搞什么小动作。
这些阅卷的考生都深懂得一个道理,越是出的简单的题目,越要写出出彩的文章就越难,要想在这么多考生中写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