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裴凛之作别萧彧,乘船渡江,前往豫州,替换数月前到边关的关山回京。
原本他们还打算过几年再与东戎开战,但萧烨事件令萧彧和裴凛之意识到,东戎已经急了,他们不敢与安国硬碰硬,便妄图用不入流的手段来颠覆安国。偏生权欲熏心的萧烨居然还吃他们这一套,结果直接被东戎当成了弃子。
第192章出兵
萧彧与众人商讨过了,趁着士气还在,干脆就明年出兵,一鼓作气将东戎拿下。
所以裴凛之才要这个时候去边关,抓紧时间练兵,开始备战。
萧彧同样也很忙,朝廷刚刚清算了一批谋逆的世家大族,不少官员都被处罚罢免,空缺了不少职位,目前正在重新考核提拔官员。
要打仗,就要准备后勤补给,二三十万大军的衣食住行是个相当不轻松的任务。
远在长安的萧繇在事发一个月后才得知萧烨已经伏诛的消息,迫不及待地写信回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万分遗憾没能亲手送萧烨一程。
萧繇还传回来一个消息,柔然派来使者,要求在凉州的武威开设边市,如此他们就无须穿越整个东戎跑到彭城去贸易。
萧繇答应了,这样能加深与柔然之间的合作,也能切断柔然与东戎的联系。将来他们出兵东戎的时候,柔然就得掂量一下要不要跟东戎合作。
萧彧很赞同萧繇的做法,与柔然贸易,能换取对方的毛皮、肉类以及马匹等,毛皮与马匹都是行军打仗所需的重要物资。
这一年算得上风调雨顺,没有大灾大厄,庄稼收成良好,商业越发繁荣,手工业也蓬勃发展着,不少技艺都有所突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果然利益才是促使技艺进步的动力。
裴凛之在豫州待到年底,才抽空回来陪萧彧过了一个年,过完年又匆匆回了边关。
太初十年五月,出使西域与波斯的队伍终于返回长安。他们不仅满载而归,还带回了一支庞大的队伍,有波斯商人,还有来自西域的鄯善、龟兹、于阗与疏勒诸国的使臣与商人,人数超过两千。
这一趟往返耗费了一年多时间,为了疏通已经中断的商路,他们历经艰难险阻,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路辛酸与血泪自不必说。
好在付出是有回报的,不仅沟通了商路,赚到了超出预期的财富,顺利完成了使命。
萧彧见到使臣的时候,已是六月。他亲自接见了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臣,了解西域的局势与风物人情。
这些西域使臣言谈之中,对中原的文化物产充满了好奇与敬仰。即便上百年没有交流往来,中原王朝依旧是外族羡慕向往的所在,可见两汉对西域地区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的。
萧彧接见完外国使者,忍不住琢磨,是否能够像汉唐一样,将西域也纳入安国的版图。
不过以目前的国力来说,还有点无能为力,所以先打好基础,过些年头再说,要是自己办不到,那便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由阿平来做。
萧彧喜欢雄鸡版图,当然秋海棠也是更好的。
萧彧对此次出使是相当满意的,这意味着路上丝绸之路重新被打通,从此以后,不仅可以进行商贸往来,还能促进物品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文化技术要想进步,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进行多方面交流,交流的范围越广,发展程度就越深,这就是典型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是年七月,萧繇向萧彧禀报,长安宫殿已经竣工,随时都能迁都。
萧彧原本很期待迁都,但仔细考虑迁都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是打消了念头。
这不是简单的搬家问题,不光是他,朝中文武百官也都要跟着他搬迁到长安去。
这些官员都有家眷,届时拖家带口,收拾准备的时间就不会短。出发后队伍浩浩荡荡,行进速度将会非常缓慢,耗费的时间也就短不了,没有三个月,这都是迁不了的。
迁过去之后,还要重新适应环境,各部门机构与各州郡重新契合,没有三五个月,恐怕也无法恢复如初。
而他们已经计划于今年秋天正式出兵东戎,若这个时候迁都,这种混乱状况无异于后院起火,绝对会影响战争。所以不如干脆等收复东戎之后再迁,免得拖前线将士们的后腿。
太初十年九月,裴凛之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挥师北上,直逼东戎境内。
关山率十万大军,自兖州出发,逼近东戎。萧繇则率领五万大军自长安出发,自西向东逼近东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