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8章(1 / 1)

后位,她本无意去争。

可宗朔已将她送到了咫尺之遥的地方,谢小盈也不愿再退了。

只是,谢小盈同样清楚。谢家为商贾人家,在这世道里是最登不上台面的出身了。并不仅仅是卑微,更重要的是,鼓励行商从根本上就妨碍了皇室和朝廷的利益。宗朔固然已不会因出身看不起她,但内心里,他依旧忌惮对商人家族的抬举,会造成士族的动荡,甚至影响到困缚于土地的百姓同样走上行商的路。

这一重矛盾若不解决,谢家如不能光明正大的踏入士族阶级,皇帝是不会让谢家成为后族的。

宗朔将希望寄托在谢家三代的子孙上,他与谢小盈,都唯有等。

等,便需要时间。

可眼下的朝臣,似乎不准备再给皇帝更多时间了。

宗朔看出谢小盈眼神里透出的忧意,不由莞尔,凑上前,伸直捏了捏谢小盈的鼻尖儿,“盈盈,怕什么?朕许诺给你的事,何时有过食言?”

谢小盈叹气,握住了宗朔的手,两人习惯性十指相扣,“我不是怕陛下食言,是怕陛下为难。”

宗朔得意笑起来,“这有什么为难的?他们吵他们的,朕带你出京躲着。”

“……今年要提早去离宫吗?”谢小盈问。

“不去离宫。”宗朔望向谢小盈的眼,“朕陪你回家。”

第151章启程南巡(一更)只朝臣们心知肚明,……

朝臣断然想不到,堂堂皇帝居然三十六计走为上,立后的事儿还没出个章程,皇帝竟下旨南巡,转脸儿备了龙船御舟。旨意冷不丁落下来,三省六部全忙翻了,一时顾不得请立继后的事,心思全放在沿途诸州接待、护驾与预备皇帝陛幸之事上。

大晋统一江山,当初是以延京为据点,一路向南打去。南边的小国朝廷没多少负隅顽抗之力,因此降得快、打得也顺利。但江南一向富庶多才子,将北朝沾了胡族血统的皇室不大看得进眼里。先帝在世时,因穷兵秣马,南方一度有世族不甘于安、蠢蠢欲动,试图举兵起义、趁乱上位。幸而南方世家林立,彼此利益相争,最终未能成事。

宗朔登基,朝内稳固后,立刻便启程南巡,笼络南方各大家族,恩威并施,安定民心。

这一举,实在是十分重要。

转眼七年过去了,即便有立后这样的大事挡在前面,当宗朔下敕南巡时,朝臣们也未能发出多少异议。因他们都清楚,为配合朝廷力行税改,查丁量亩,成元十年,宗朔下旨拆并了几十个郡制,全部改设为州,州下辖县,将各世家在地方上的领地拆得七零八散,然后交到了皇帝亲自钦选出来的守选进士郎官手里,将他们遣派到了地方上,各自为官。

大晋的取士常科每年都办,宗朔勤勉,更是每隔几年就会开制科,亲选生员。因此新下派到地方的官员,大多都是出身平民或寻常官宦人家的进士,只为皇帝效忠。

这样一变,南北方的世家利益都受到了颇大的撼动。

北方由延京牢牢掌控,有什么异动也很快就被弹压下去,南方势力则大不相同。

宗朔此行,便可从中选取忠心、有利的世家进行扶持,借力打力,以安定国家、拱卫京城,将税改贯彻下去。

如今的朝官,寻常出身的读书人已能与世家子分庭抗礼。对皇帝这样试图拆解世家势力,维护百姓利益的政旨,十分捍卫。

宗朔二月底下敕,三月,众人的目光便已不再关注代皇后行先蚕礼的谢贵妃了,而是开始争论皇帝离京,谁人该在京城掌理朝务,镇守宫城。

成元五年时,因有皇后与魏国公在,京城防卫理所当然地落到顾家手中。

眼下六宫无主,皇亲国戚之中数得上的便是英国公杨守一家了。只朝臣们心知肚明,以今上的戒备之心,恐不会让杨家在这个时候得手。

果不其然,四月初,皇帝下旨,中书令杨守虽帝驾离京,京中事务交由尚书令全权代掌。

尚书令乃是宗朔亲自提拔起来先帝一朝受过冷落的旧臣,其忠心不言而喻。这样一来,英国公手里所剩无几的权柄也要移至他人手中。不少敏锐的朝臣都有所猜测,皇帝此行恐怕目的不简单,说不准随驾途中,就要寻借由头,彻底发作了杨家。

四月中旬,御驾启程离京,后宫之中,唯有贵妃与大公主、三皇子随扈,因外朝都在挂记杨家的事,几乎没什么人留意到内眷上的安排。

春风和煦江烟暖,一年当中最好的辰光,谢小盈领着宗瑶宗珩姐弟两个,先是乘车舆离京四五日,复而才到运河北端的港口登船。沿路万里繁华,彩旌飘荡,围布拦壁,远远能听到民众喧哗的热闹,官道上却唯有马蹄笃笃,显出十分的静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