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这么说了?”一个大娘撇嘴说,“曹婆子非说她改好了,可我瞅着这样也叫改好了?呸,狗改不了吃屎。”
说着这大娘看着张曼丽又可惜道,“你要是早来半年多好啊,可惜了,你长的不差又比陆从月勤快能干,怎么看都比她更适合谢明朗啊。”
张曼丽微微垂眸不好意思的说,“这下乡的事儿哪是我们说了算的。”
她自己心里也无数次懊恼,怎么就没早点下乡呢。
倒是有人觉得她们这是说的酸话,“人陆从月不用去干活挣工分是谢明朗找大队长说的,人家觉得赚的工资够养老婆了,干啥还要让老婆去受罪。再说了万一下地把人晒黑了,谢明朗人自己不心疼?你们就瞎吃萝卜淡操心。”
说着对方看了张曼丽一眼说,“张曼丽看着是不错,但是长相上的确差了陆从月不少。”
说完张曼丽脸都白了,忙对几人说,“我先去学校了。”而后匆匆走人。
几个大娘说也就不说这个,转头又说起李小红和徐大军回京市的事儿来。
陆从月享福是真的享福,可辛苦也是真的辛苦,学习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尤其高中后的课程更比初中要复杂,想学精学透并不容易。课本学完了还有辅导材料,一门门的课程学下来哪怕如今脑子好使学的也辛苦。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她没去学理科不用接触物理化学之类的,不然更头疼。
下午的时候上工的下工了,上课的也下课了。徐大军找老把式问了如何盖房子,自己去找李先进问他们公社哪里有卖石头的,就是为了打地基。
李先进说,“石头好弄,隔着两个生产队的黄河生产队就有采石场也容易买到,但瓦片可能没那么容易。”
“没那么容易那就盖草房顶吧,用高粱杆上头糊上泥巴再弄上草。”李先进给自己女婿出主意,又打听说,“你爸妈没说回城的事儿?”
徐大军明白李先进的意思,苦笑道,“这事儿没法弄,我爸妈年纪也不大,现在退下来也不是个事儿,而且弟弟妹妹也还上学,一时半会也不能让我顶班。就算是花钱买工位也没那么容易。”
在普通的县里一个工位也得四五百块,到了京市一个工位上千块也是正常的。一般的工人家庭一个工人也就三四十的工资,还得养着一家老小,想攒出一千块钱来实在太难了。
而且有了钱没有位置也白搭,毕竟这时候大家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并不会卖工位。
李先进听了有一点失望,只能说,“那就先这样办吧。”
闺女和女婿铁了心不会住在李家,就李家现在的情况不住进来也好,糟心。
徐大军便应了下来,便去陆家东边翻看泥土胚,顺便看看再多打一些,能剩下绝对不能不够,多了还能再弄一间澡堂子。
李小红过来的时候陆从月已经从自留地里摘了菜回来了,李小红简单炒个青菜再把麻辣鸭热一下再吃上煎饼这晚饭也就齐活了。
吃饭的时候李晓哈哈说,“我们打算多打点泥土胚,等剩下了好弄间澡堂子。”
陆家是没有澡堂子的,洗澡的时候冬天在灶房其他时间在杂物间,有个澡堂子更方便一些,不过他们估计也住不了太久,她娘又不在家好像也没有盖的必要了。
陆从月说,“那要不让徐大军一起过来吃饭吧?”
“他肯定不来。”李小红笑,“谢明朗不在家他才不过来呢。”
陆从月无所谓道,“那就拿煎饼卷点肉给送过去。”
李小红一听也行,忙卷了俩煎饼放盘子里给端着过去了。
临出门前李小红说,“我会记住你的好的。”
陆从月笑了,“你能在这陪我比什么都重要。”
李小红笑了笑,心里却知道这份情她不能不领,等看看啥时候她得回家把她的口粮弄过来,还得找徐大军要点粮票肉票的,总不能整天白吃白喝陆从月的。
这年头粮□□贵,肉更精贵,陆从月倒不是穷大方,而是觉得李小红也吃不了多少。大半的时候李小红会把肉留给她自己吃点青菜或者咸菜,煎饼吃的也少,她都看在眼里。
这大概才是朋友间该有的相处模式,你惦记我,我照顾你,陆从月想,她大概能和李小红做一辈子朋友。
第65章
麦忙时节最熬人,因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因为每年交公粮都有细粮的指标,而他们这边水没有那么充沛,所以一般不种水稻,只能种些小麦作为公粮来交。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小麦都交了公粮,生产队社员各家各户能分到手的小麦也就没有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