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从陆凡启的两张照片来看,即便已经留下了关于某个既定结果的证据,在新一次轮回中,这个结果还是可以被改变的。
陆凡启道:“我怎么感觉现在这个情况跟几部电影很像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叫《土拨鼠之日》,就是说有个人的一天不断轮回……”他想了想,又很快否定了自己,“不对,应该更像《忌日快乐》,不仅在轮回,还在不断遭遇各种生命危险!”
“我看过,”颜也挑挑眉,“如果从电影剧情推的话,我们要从重置日出去,其实也可能并不需要彻底破坏轮回机制,只需要达成某个条件?比如活到轮回的……”
却听沈雍乐突然开口,打断了两人的推测:“照片……这里不一样。”
颜也和陆凡启都是一顿。
两人很快凑过来,看向他指出来的部分。
就像是找不同的游戏,沈雍乐耐着性子一点点对比,终于不算白费光阴,将两张照片中那点几不可察的区别找了出来。
那是一本放在陆凡启尸体边的书。
封面已经非常旧了,边缘都是磨出的毛刺,纸张也不像普通打印纸那般光滑平整,显得粗糙泛黄还有细微褶皱,这也导致整本书比普通书要厚上许多,像是那些有关异世界的电影里常用的魔法书道具。
这本书乍一看与教堂在画风上并没有格格不入,仔细分辨却明显不是基督教的读物。
陆凡启很快念出了书脊上手写的标题:“《Voynichmanuscript》?”
“这是什么?”陆凡启皱着眉,想了半天也没能从克苏鲁相关的知识储备里找到答案,“我好像没见过这本书,应该不是克苏鲁神话体系里的东西……”
倒是颜也很快放大图片,从书脊下部找到一块不甚明显的标签贴纸,上面还用黑色水笔手写了编号“MS408”,像是图书馆里用于标注定点方便找寻的标签。
“这像是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书,要么我们去图书馆查查……”
“不用,”沈雍乐开口,“我知道这本书。”
因为说话依旧不太方便,他只能用手机打字加简单说明,给两人解释了这本书的来历和意义。
“《伏尼契手稿》,是一份厚达230多页,以奇特字体写成的手稿。书中字母与现代任何语言都大相径庭,至今未能被破译,被猜测是中古世纪炼金术士的参考书籍。”
手稿中甚至还有许多植物、天体等的奇异配图,都并不是来自任何人类所熟知世界的产物。
这份手稿估计制作于1470~1500年间,1600年代便有十多位学者曾试图解读,后来它消失了将近250年,直到1912年被书商伏尼契发现才重见天日。
90年来,许多世界顶尖的译码专家努力钻研,却始终没有人能破解这种被称为“伏尼契文”的文字,这份手稿的真面目和来源仍是个谜。
一连串的失败令伏尼契手稿俨然成为密码学历史中的圣杯,让人偶尔忍不住怀疑这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piàn • jú。
然而手稿中词汇的出现频率符合齐夫定律,字母对应的熵(字母或其他符号在文本中的重复程度)与波利尼西亚语相类似,而词汇的熵(每词约10位元)亦与英语或拉丁语相类似。
这些都让人相信这真的是一种人类闻所未闻的、拥有完整体系的文字。
“2005年,这部书入藏耶鲁大学的贝内克珍本与手稿图书馆,编号正是MS408。”
沈雍乐说的不快,但尽量清晰,大约是之前校医为他上的药开始起效了,现在他的舌头发麻,却好歹是没有那么疼了。
陆凡启点点头,随即又很快摇了摇头:“那这本书出现在这里是为了什么呢?总不至于是我上个轮回借过来看的吧?”
颜也明显已经想到了什么:“应该是提示。”
他转头看向沈雍乐,“而且很明确的,是给你的提示。”
三人讨论时并没有停在原地,而是抓紧一切时间,一边走一边讨论和研究线索,此时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往左就是去往之前沈雍乐来的学校,而往右的路牌上则标明了“墓地”。
三人原本已经基本达成一致,准备先去学校进行调查,找到复活实验的证据或相关人员,顺便根据长相身高特征等询问一下莫觉的下落。
此时站在分叉口,沈雍乐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停下了脚步。
颜也似乎并不吃惊:“你想到了什么?”
“很多,”沈雍乐摇摇头,“《伏尼契手稿》最直接的提示便是存在不可探查的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