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还认得我们这大伯大伯母了……”顾及到今儿这日子,大李氏到了嘴边的话,又压了回去,只是瞪了她一眼,“快些带着新娘子进屋去,别耽误了吉时……”
按照习俗,陆铭送过来的陪嫁只能故辞这边的长辈过来拿的,大李氏也不拉着顾辞多说,又听到吴静书在叫自己,忙跟着过去拿小姑娘的陪嫁去了。
把新娘子迎进了门,稍作休整,吉时一到,就到了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拜堂。
顾老二虽然健在,但这个父亲对顾辞姐弟来说,就相当于死了,顾辞自然也不会给自己添堵,将人请过来。拜了天地,到了拜高堂这一环,顾辞带着小姑娘首先拜的是自己娘亲的排位,随即才是特地一大早赶过来的李铁匠俩老夫妻和顾老大和大李氏。
按照顾辞的打算,拜堂之后,她和小姑娘也不讲究那些虚礼了,直接两人带着为数不多的几个亲近的人家去酒楼吃两桌就行了。
却不想,来的人大大超过了预期,且这酒宴,甚至都不用她操心,就着她去迎亲的功夫,大伙儿已经帮她办好了。
将小姑娘送进了里屋之后,顾辞才知道,院里那些妇人和方才站在外头的那些汉子,都是陈家村的人。
第136章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陈家村是个四面环山的偏僻地方,山路崎岖,十分闭塞,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外面的人都道那里是个鸡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陈家村里的人并不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委屈,相反,他们不论男女老少,都比外面的人身体要强健些。
山坳里良田不多,但陈家村里的人祖辈能吃苦,开垦了不少荒地,又加上屋前屋后都是山的缘故,常有不长眼的野物跑下山来吓人。是以,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能走路了,就要开始跟着学习长辈狩猎的功夫。久而久之,这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是什么娇弱的。
按理说,顾辞成亲的事,若是没有人特地去通知他们,是不会知晓的。然而,今年这天气,实在太过诡异,再加上去年的天灾,陈家村的族长同整个村子里的人商量,觉得再窝在这山里头过日子,只怕日后只会更加艰难,但全村人要重新搬个地方,也不是易事,思前想后,就由族长带了大半的年轻人来这镇上讨生活。
说来也巧,给陆铭铺子搬货的人里面就有两个人是陈家村的,因为他们都有一把子力气,为人又热心,平日和二舅三舅也能搭上话。三舅是个直爽的性子,这交谈多了,难免就说起到自家这个有本事的外甥女,若是喝了几口酒,这三舅嘴上就更没个把风的,大骂顾辞的爹不是人。
起初,陈家村的那两个人还没多想,后面越听越觉得这三舅口中的外甥女怎么跟自家的恩公有些像。他们陈家村的人看着都是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但打猎的人都磨出了谨小慎微的性子,都是能沉得住气的人。
两个壮汉又明里暗里地问了些之后,又跟族长去说了,一去细细打听,当真就是自家的恩公。
这不,知晓今日就是自家恩公的成亲之日,早在三天前,族长就带着众人回了陈家村,也顾不得这是春上,要给野物休养生息的机会,十几个壮汉打了不少小猎物,让村里的妇人帮着收拾了,今儿三更,大半个村子里的人都拿着东西,为了怕显得唐突,族长还特地去顾家村跑了一趟,让里正和肖氏带着过来的。
看着这些“不请自来”的贵客,顾辞心中百感交集,脑海里不知怎地就想起了一句话——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上辈子她放不下顾老二那点残存的亲情,一门心思都放在那个对她来说本就是摇摇欲坠的家里,所以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多可爱的人。
“早先没想到大家会这般客气,所以也没做什么准备,如有招待不周,还望各位兄弟嫂嫂不要放在心上。”顾辞不善言辞,大伙儿的好意在心里是万般感动感激,但嘴上来来去去也是说不出什么太好听的话。
“哼,我看你是没把我们放在心上。”肖氏佯装冷哼了一声,关于顾辞要成亲的事,她还是从陈家村的人嘴里听来的,当时听闻消息时,心里那滋味别提了。“成亲这么大的事,竟然都不同我说一声。”
说起这事,顾辞是有些心虚的,肖氏是真心待他们三姐弟,关于她和小姑娘的婚事,她当时也犹豫过要不要去同人说一声,但又怕肖氏同自己外租一家一样,也是这般看不开,到时又在村里说漏了嘴,反而闹得难看,最终还是决定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