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非常喜欢与人交流,我的剑法、掌法、身法、指法,全部都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成长。
有的成长来自于敌人,有的成长来自于对手,有的成长来自于朋友,有的成长来自于亲人。
每一次战斗,每一次论道,我都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感悟,绝没有任何一次是荒废的。”
“所以你才能有最博学的武功。”
“儒家不也是如此么?如不是一次次的交流,哪有如此丰富的藏书?”
“藏书和武道一样么?”
“天下间最有价值的就是知识,武道是知识的一种,而书卷是知识的载体,正是因为有了书卷,武道才能更好的流传下去。”
“如果我告诉你,我现在才真心的称你一句道友,你会觉得愤怒么?”
“能够得到他人认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得到一个前辈高人的认可,那就更加困难了,我觉得这是我的荣幸。”
“你要去看看那两个铜盒么?”
“不急,等晓梦睡醒再说。”
“小圣贤庄的床铺非常的舒适。”
“但绝不可能舒适过一个父亲的怀抱。”
吕云澄抱着晓梦,走到悬崖边,看着流动的浮云,享受着柔和的山风,轻笑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句话出自《论语·先进篇》,是孔子和弟子的问对,询问弟子们的理想。
曾点用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和谐安然的浪漫图景,孔子表示这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评价不可谓不高。
儒家最高的追求不是出将入相,而是天下大同。
不同的大儒对于大同世界的描绘不同,但无一不充斥着美好的愿景以及高度的理想化,也可以说是乌托邦。
众多“乌托邦”中,描绘的最浪漫、最能让人“见字如面”的,便是曾点的这段描述。
吕云澄方才那招“立春”,核心的意境也来自于这句名言,因此才能引动荀子宽广如海、沉稳如渊的内心。
多说一句,曾点不是配享孔庙的“宗圣”曾子,曾子本名叫做曾参,是曾点的儿子。
这也可以看出,曾点不仅本人很有智慧,也非常擅长教育后代。
荀子笑道:“吕宗主也有这种理想么?”
“差不多吧,我还要加上一条。”
“加上什么?”
“当然是好好吃一顿烤肉,修道之人本该吃的清淡一些,但我平生最好口腹之欲,一天不吃肉浑身难受。”
“吃肉是好事,儒家弟子也是支持的。”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叹道:“想要做到这些,绝非一人一力、一家一言可行。”
吕云澄道:“诸子百家本来就不是敌人,就比如想要完成孟子的理想,让百姓都吃得饱,穿得暖,没有农家参与是不行的。”
“据我所知,农家的根基在楚国,目前秦国和楚国大战,罗网和农家也争斗连连。”
“诸子百家中,农家的弟子是最多的,据说有超过十万之众,却也是最好收服的。”
“何解?”
“我家乡有一个乞丐组成的帮派,名叫‘丐帮’,弟子遍布天下,人数远远多于农家。
有一天,国君问丐帮帮主,什么时候把丐帮解散,帮主却回答办不到,因为决定丐帮弟子数量的不是帮主,而是国君。”
“为什么?”
“如果国君英明神武,让百姓都吃得饱饭,穿得起衣,又有谁会愿意当乞丐呢?
同样的,决定农家弟子数量的也不是侠魁,而是国君,如果安安分分种地就能吃饱穿暖,老老实实种地不就行了么?”
“尝闻吕宗主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道、儒、墨、纵横四家均有显露,今日仅此一言,吕宗主对于农家的了解,便已经胜过九成九的农家弟子。”
“我刚才用的指法,和农家的二十四节气也有几分关联。”
“你还真是博学。”
“学习不会负人,勤勉不会负人,知识不会负人,前辈不也是这么认为的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