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休和老莫回到了彭都市,莫休又回到了幸福街。
幸福街突然热闹起来,带动了附近的琉璃街。
幸福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西边的琉璃街,接连东边的沿河路。
街上行人不断,熙熙攘攘。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有挑担的,卖菜的、有卖茶水的,剃头的、卖诸如三洋收音机、手表之类的。
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形形sè • sè,样样俱全。
走在街上,狗肉的、牛肉的、羊肉的“热锅”散发出的香味扑鼻,便也留恋。
各种小吃,如油条、饼干、干果,引诱小孩驻足撒娇。偶有有看相算命的,也有一些从事说不清行业的人。
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一派热闹景象。走街串巷做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摆摊卖东西的,多是一些练摊的哥儿们、姐儿们,不吝啬自己的喉咙,大声地招呼客人。他们的货物多是从特区那边进来,说白了,就是倒弄过来的。他们这一群人,被人们习惯叫做倒爷。
你们听,特大的声儿。
“哎呀,都来看,南方货,出口转内销,丝袜、底裤,裙子啦!”这是一位卖衣服的叫喝声。
旁边就会有人比赛:“手电筒,钳子,剪刀啦,买一件带回家,老婆会说你过日子,邻居会说你会当家。”
有人高喊:“收音机,手表,三洋机了!”
比赛似的,彼此招揽着顾客。
就是一个热闹,人声鼎沸,属于幸福街的,也算属于那个时代的。
人越来越多,狭窄的街道拥挤得水泄不通。
穿着大喇叭裤的男女,烫着卷发,叼着香烟,或是哼着港台流行的歌儿从街面歪歪斜斜地过去。
提着三洋机,骑着洋车子,戴着蛤蟆镜,留着卷发,晃荡在大街小巷,大摇大摆地走过,或是打一个呼哨,整一个飞吻,流里流气地尖啸一声,扬长而去。
不妨说他们是时髦的一群人,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第一个吃螃蟹的,当然是那些勇敢的人。
幸福街出现了一部分特殊人群,他们从南方倒腾来收音机、洋车子、手表、衣服等一些紧缺物资,不仅丰富了市场,也方便了大众。
他们的功绩应该记入史册的,他们的名字叫“倒爷”。
但是,倒爷们倔强地从地下钻出,昂着头,嗅着风向,活动在各个场所。
幸福街最有名的,莫过于贩卖手表、收音机等玩意的余志军,当过兵,见过大世面,算是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