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魏渠表现得基本上一如既往淡定,但杨学文外粗内细,很快察觉他的不对劲,且这股子不对劲一直持续到两人从书坊离开、回到落脚之处才得以告终。
旁敲侧击数次,才得到个听上去像是在敷衍他的答案:“只是觉得那位李公子有点面善,多看几眼罢了。”最后只能悻悻放弃。
距离嵩阳书院一年一度的入院考还有几天,嵩阳城里的客栈、驿馆却已人满为患,就连空置的民宅都被租赁一空,有些远道而来的学子只能寄住在本地人家里,赁上一两间屋子,一个屋檐下过活。
贺家虽然不缺置办宅子的钱,但贺谚一行人来得匆忙,也没预料到会是这般热烈场面。若非搭上袁家商队这趟顺风车,到袁家在嵩阳的宅子借住,他们这会儿怕是要花大价钱请人挪腾宅子。
宅子不大,下仆只有两个,一个看门一个洒扫,连个做饭的都没有,还是赵八达临时雇了个本地妇人每天白天过来做饭。
这日,妇人正好做了道红烧肉,吃饭时,贺谚就没忍住念叨起魏家的卤肉来。
在新平待的大半个月,他吃遍了全县城大小酒楼饭馆,小有名气的魏家卤肉自然不会错过。食店开张后,各色米粉面条贺谚都尝了个遍。不过,他对米粉不是特别感冒,更受不了重口味的酸笋,最爱还是浓香滚烫的卤味汤面,以及那清淡悠远的大麦茶。
因怕魏家不好意思收钱,贺谚主仆没亲自出面,只是让人帮忙跑腿。
许是同行的都是糙爷们的缘故,出发前没人想到要打包卤味带在路上当干粮,刚好魏渠他们带了不少,第一天出发的中午就主动分享,再有一路上的简陋饭食做对比,也怪不得贺谚这个不爱社交的性子能那么快和他们熟稔起来。
“我走过那么多州府,就没哪里能把猪下水做得跟你们店里那么美味。只有新平能吃到实在可惜,要是能开多几间酒楼就好了。嵩阳是座大城,人来人往,在这里开酒楼估计能挣钱。如果你们本钱不够,可以跟我借。我也可以出资,占一部分干股,挣了钱给我发分红就行……”
在口腹之欲的刺激下,贺谚一本正经给魏渠提建议。
魏渠却笑了笑,意味深长道:“这一天估计不会太久,出资的事,可以等袁老爷他们来了再谈。”
贺谚本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竟有这意外之喜,刚要追问,却听对方话锋一转:“不过,你之前不是说,令尊要你在书院闭门苦读,没考到功名半步都不能出来,假期也不例外么?”
贺谚幽怨地看他一眼,连过问酒楼计划的心思都没了,默默喝了口大麦茶,心灵才得到了些许抚慰。
过了好一会,魏渠才好心提醒他可以让护卫代劳,或让酒楼伙计外送。
贺谚依旧蔫蔫,那有什么用,没有镬气的菜肴都是没灵魂的,不值一提。哦不对,卤肉打包再加热还是能吃的。
与此同时,李絮也在跟袁老爷商量新开连锁酒楼的事。
这是她那一年赌约中的关键环节,毕竟,她虽有信心通过口口相传让这时代的人渐渐接受新茶的存在,但一年实在太短,新茶旧茶的比拼未必能这么快分出胜负。最大的阻碍在于资讯、交通双双不发达,成本还高。
光卖茶叶不一定能达到赌约中的收益涨幅,但再加上跟茶叶有关的其他副产品,多管齐下,则是胜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