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大家都闲,虽然核心几人都不是爱显摆的人,但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于是,这日还没到中饭时间,魏家要在村里搞养殖场的消息就渐渐传开了。
还有人心思活络来问需不需要雇人,可惜都来晚了,名额已满。
在村里办养殖场,虽然用的大半是魏家自家的地,但要雇人手,将来还会雇更多,送货的人手来来往往,对村里肯定影响不小,没法绕过老村长。饶是人家愿意看魏渠的面子行方便,但,面子这东西还是比不得到手的利益吸引人。
所以,魏家人一商量,就给村长家送去了半成干股,村长媳妇和小儿媳两个人都来帮忙,另开一份工钱,待遇比照魏成水媳妇。
这样一来,就有四个人了,前期不养猪的话足够了。鸡场两人,鸭场两人,平时分工合作,每旬轮休,正好两两搭配。
村里其他没份的妇人还没来得及失望,就听说魏家还准备办养猪场,不过猪仔不如鸡仔鸭仔好得,要年后慢慢找,迟上两个月总能有消息。
“那敢情好,我家里的老母猪年年下崽,刚好前些天下了一窝,足足九只呢。还打算年后找个时间卖了,这下好了,直接卖给魏家。我也会养猪~”
“谁还不会养猪了?你家就一只老母猪,人家猪场养多少?能比?”
“哼!你还别不服气,我家的猪就是养的比你家好。你不记得前年差点养死猪仔的事了?最后还是用的我告诉你的土方子……”
妇人们的议论声隔着墙传到冯家人耳朵里,冯婶心里酸溜溜的。
虽然总说魏家是靠着运气好才能咸鱼翻身,但她心里知道,人家能挣钱就是有本事。哪怕只是运气好,做什么什么赚钱,旁人照着学也能跟着喝汤。
比方说,魏家之前卖卤饼就带动了县学外头小食街的创新热情,学着做各种新式饼食、泡菜、腌笋、乃至卤肉的人虽然没法像魏家那么赚钱,却比单纯卖些馒头烧饼的强。那扫把星捣鼓的头花,现在还有许多妇人闲时会做,苗氏的针线铺子生意也不错。再有那茶叶生意……
“魏家突然要养鸡鸭鹅那些,想必这门行当也能挣钱,应该是打着给自家食店供货的主意,节省成本,多了还能卖给其他人。”
冯婶眯起眼睛,考虑了一会自家要不要也养些鸡鸭,而后摇头。
虽说从贾家得了不少“聘礼”,现在手头比较宽裕,也能开得起养殖场。可,自家没开食店饭馆,养那么多鸡鸭鹅猪没地方消耗,还得去找买家,求着人家买,这买卖不划算。
不过,魏家在这个当口突然传出来消息,她以己度人,总觉得王氏是故意的。
“分明要年后才能正式动工,现在却急吼吼地到处说,像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哼,怕不是觉得自家举人公被我家三儿抢走风头,心里不痛快?”
冯婶这般想着,又想到嫂子和侄媳妇都进了魏家养殖场的事,想到外头那些人捧着王氏说好话的样子,心里更酸,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个“好主意”。
说起来,冯老汉有个远亲就开了个养猪场,养了几百头猪,于屠夫和附近的很多杀猪匠都是去他家拉猪,村里各家要买猪仔的也会去找他。
魏家如果要买猪仔,定然绕不过他去!
冯婶嘿嘿一笑,已然将拜年对象名单安排妥当。
魏家可不知道冯婶还不死心,一直把自家人当假想敌。魏渠更想不到,冯三郎入赘的事在冯婶眼里居然能比中举更加荣耀。他在忙着写春联。
责无旁贷是魏渠主笔,他负责家里全部的春联,包括堂屋、灶间、牛棚,等等。城里的宅子也都提前贴上了,全是他的墨宝。
老宅地方不大,贴春联是个轻省活,反倒是魏渠工作量最大,因为要帮村里其他人写。院子里来了其他家的人,或坐或站地排着队,大多围着魏渠看他写春联,然后小声议论。
人还是那个人,笔大约也还是那支笔,怎么今天的春联看上去就格外不一样呢?
大约是镀上了一层常人看不见的金光吧,文曲星下凡自带的仙光,带回来可以辟邪安宅,说不定还能保佑家里儿孙来年也考中呢!
李絮站得远远地看着,心说:再过个十来年,这些墨宝估计很值钱。只是门联不耐放,要是能好好保管,到时拿出来说“这是当朝首辅当年给俺家写的门联”,保准有不少马屁精愿意出高价拍走。
话说回来,她手里倒是存着不少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