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和二皇子最近因为太学有了些冲突。
这事儿不算满朝皆知,但在庆国高层之上,知道的人也不算少。
冲突的起因是几个太学生。
最近几年,太子添了一个爱好——画画。
当然,这不是说老二没爱好,只是老二的爱好一以贯之——看书。
可能是因为他母亲的影响吧,这点儿“文青”气质,让老二颇得太学里的一些教授和学生的亲近。
最近几年太子与老二的相争日渐激烈,但好歹还算在可控的范围内。
不过最近却有一件事情,在外人看来倒不是什么大事,可于了解其中内情的人来讲,却都知道有些事情在发生本质的改变。
这一年半载,老二与太学里的一个学生交好。
大理寺寺正的小儿子,姓郑,官宦子弟,却又不算什么权贵子弟——大理寺又四位寺正呢。
这位郑公子呢,身份不算显贵,但才华着实惊人,尤擅诗书。
老二日常在太学走动,一来二去,这位郑公子便入了他的眼。
郑公子是家中幼子,难免娇宠,便养成了几分天真纯稚的性子。
这几年,老二的变化很明显。
也许他终是想明白了庆帝鼓动他与太子相争的意思,遇见了那个自己必然被牺牲的结局。
被自己亲生父亲如此对待,又知死期早晚必至……性情不变是不可能的,但年龄又摆在那里,到底还是要寻上几分寄托。
若这位郑公子是个心机深沉、趋炎附势的,倒还罢了,偏生又真是个好的,不知不觉便让老二放下了心房,与之成了朋友。
然后……这位郑公子死了。
据说是在酒楼吃饭时,碰到一帮权贵子弟抢一个戏子大打出手,遭了池鱼之殃,一个酒壶正好砸在他的头上。
而当时,正好有一位太子门下行走的人犯了事情在大理寺受审,郑公子的父亲秉公执法,要判此人重罪,又因着郑小公子与二皇子交好,已被太子一系视为二皇子派系中人,自然看做眼中钉,肉中刺,才警告过几番。
所以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了太子一系就是凶手。
其实长久与老二交往的人都知道,他说到底是个性情中人(小公主:文青都这样),放在了心上的人,若有人动了,他会发疯的。
可他这一点却最不为庆帝所喜。
一国君主,哪怕只是个备胎,也不能是个有情绪漏洞的文青。
着意打磨,等到后来老二真的断情绝爱,戒掉了这所谓的性情上的“弱点”,庆帝又嫌弃起他那多情外表掩盖下过于无情的性子起来。
想远了,总之,敏锐的人都察觉到这位郑公子之死意味着什么。
果不其然,老二在闭门两天“出关”,然后整个京都便四处流传着太子为了包庇有罪的门人害死大理寺正之子的传闻,在太学中传的尤其厉害。
郑小公子既然聪慧有才华,在太学内也必然有一二赏识他的师长和同窗,加之有依附二皇子之心的学生有意推波助澜,一时间倒是颇为激起了一些激愤。
太子察觉情况不妙,也开始在太学内着意收买,破招揽了一些人入自己的门墙。
至此,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子与二皇子不仅在朝堂相争,这是借着郑小公子这事儿,将手伸到太学里来了。
庆帝对此一直冷眼旁观。
必须要说,小公主说太学里都是一些天真的小可爱……其实庆帝也是这么看的,并且还有没有小公主那拐着弯儿的委婉,就是纨绔子弟,难成大器。
所以他并不打算插手太子与老二在太学的相争。
只要不动到兵权与吏治,庆帝对这两个儿子是放纵得很的。
可他放纵,不代表其他人也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