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294章 欧普拉广告时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4章 欧普拉广告时间(1 / 2)

时间不对!

在舆论最狂热的时期,除非你对着镜头磕一个,然后再把自己崩了,这样应该可以平息公众的情绪,阻止这场狂欢。

否则,你说什么都是狡辩,怎么诚恳都是虚伪。

只要没达到愤怒的公众想要的结果,给他们想像中的答案,那就是欺骗,你就是该死!

有无数人把你锁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不但不赞同你的观点,否定你的一切,他们甚至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你的公关稿,寻找每一个攻击点。

即便没有攻击点,也要歪曲出一个攻击点,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

都有好事者写了一篇上千字的小作文儿进行解读和扭曲。

这就是疯狂舆论与时尚圈最不相同的地方。

他们两个哪知道这个?

同时,就在两人召开记者发布会的同一天,同样站在风口浪尖的冰城羽绒服厂也召开了记者会。

拓爷这次依旧没有“落井下石”,承担了所有责任。

面对镜头,拓爷承认了公众的一切指控,也承认了两位年轻设计师被替代就是冰城羽绒服厂的责任。

诚恳道歉,并做出了补救。

给予两位年轻设计师应得的巨额经济补偿,取得她们原谅的同时,冰城羽绒服厂对两人开出了一份价值千万米元的设计合同。

并且,冰城羽绒服厂会倾尽所能为她们提供一切资源,帮助她们在服装设计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

好吧,这就是跪下磕一个,再把自己崩了。

你看看,这就很有诚意了嘛!比磕一个再自崩,更能安抚公众的情绪。

公众愤怒的根源在哪里?

在于两个普通的、卑微的年轻人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至于你什么行业潜规则,什么冒名顶替之类的,谁关心那些破事儿啊?

他们要看到的很简单,正义被伸张,而且在自己手中被伸张。不公待遇被惩罚,而且在他们手中被惩罚。

冰城羽绒服这才叫解决问题,从根源上给了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而且,这可不仅仅是一个答案那么简单哈!

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刚刚大学毕业和留学归来的设计师,在经历不公之后,在群众的力量帮助下,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赢得了事业和财富,登上了更高的人生巅峰,拥有了更大的舞台!

这特么的,好莱坞电影照进现实了啊,标准的丑小鸭变天鹅剧情!

这话题度,这爽感,妥妥的大女主剧情。

两个被公众宠爱的、帮助过的、举世闻名的优秀设计师冉冉升起!

更重要的是,她们是被拉格斐不吝赞美的设计师,实力已经被证明了。

(拉格斐夸奖,还有那些土到掉渣的泰勒之流做背景板。)

想不火都难!

最主要的是,她们是当下的流量密码,米国著名脱口主持人欧普拉专门把两人请到米国,做了一期节目。

镜头里,两个羞涩的东方女孩,走了一套流程,煽情加前情回顾之后,主持人才问出拓爷花了上千万米元才买来的问题。

“女孩们,你们现在成功了,恭喜你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两个女孩对视一眼,“我们的梦想,希望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有一天,冰城羽绒服不再靠联名款来制造噱头,拥有我们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声望。”

欧普拉一怔。

(演的,贼专业。)

尴尬一笑,“这个梦想…似乎很容易实现吧?就没有更远大一些的吗?”

两个女孩摇了摇头,“一点都不容易。”

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

在欧普拉的引导下,两个女孩把话题引向了冰城品牌,更是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光盘,寻求节目组的同意可不可以放。

欧普拉当然是一副为难而又尴尬的表情,开始询问观众。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就顺理成章地把光盘放了出来。

那里面只是一些零碎的影像素材,非常的不专业。但是,在内行眼里,却十分专业。

一段关于冰城羽绒服用料、制作,以及上下游产业的视频,营造出非常好的的工匠氛围。

里面有中国最顶级丝绸的制作过程,头发白花的“丝绸大师”亲手制作。

有手工制作“蒜头扣”的民间匠人。(纺织女工)

有所用鹅绒的产地情况。(基本摆拍)

连成衣车间都干净整洁,制衣过程极具美感。(还是摆拍,厂房都是新刷的。)

再加上两个女孩的现场讲解,“我们用最珍贵的丝绸做口袋装饰,面料、纽扣、缝线都是最好的,鹅绒从用量到保暖标准都远超行业水平。”

“可即便是这样,对于一家濒临倒闭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依旧远远不够,工厂只能靠联名、贴牌来实现盈利。”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来改变这种现状。总有一天,冰城会用自己的品牌赢得市场的认可!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欧普拉感动坏了,认真地对着两个女孩来了一句,“对不起!你们…你们可以送我一件羽绒服吗?”

“别误会,我不要意大利联名款,也不要香奈儿,我只想要冰城牌的,因为这就是最好的羽绒服!”

“女孩们,不要自卑!我依旧坚持,你们的这个梦想太容易实现了。”

现场掌声雷动,节目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也在看电视的奥克雷牙差点没咬碎了,“这特么是脱口秀?这特么就是个长达几十分钟的广告片!”

可是,就只能干看着,因为这不是二十年后的广告片。二十年前,即便是广告片,观众也没见过这么煽情的广告片。

而且,这很米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