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举国南攻吞斐这件事,秦游当时也是随口一说罢了,没有经过任何深思熟虑,甚至和斐云荣提过一次后就彻底忘记了。
之所以能有这种狗胆包天的想法,一句话就能解释,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不是皇帝,更不是朝中重臣,甚至那时候都没把自己当个夏国人或者是古代人来看。
好听点说,叫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
点听点说,叫做看热闹不怕事大。
直白点说,其实就是起哄架秧子瞎扯淡。
殊不知,这个瞎扯淡的设想,给秦老大等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不破不立,小破小立,大破大立。
秦游只是提供了一个想法,一个极为空白的框架。
可乔冉却为将这个想法丰富了起来,在这个框架中填充了极为丰满的内容。
这也就是为什么乔冉考了第一成为了解元,而非是其他三个门客的原因。
主考官是礼部尚书安之峰,其他学子们对于凉斐结盟再起战事一题的策问,答案几乎是大同小异,若是斐国这个臭不要脸的和凉戎结盟了,并且开战了,就是违背了儒学思想,违背了圣人先训,这是不义之战,会被鄙视的,会被唾弃的,会被天下所放弃的。
所谓不义之战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儒家虽以仁政为要,但亦赞成战争有所谓“义战”和“不义之战”的分别。
那么同样崇尚和遵从儒学的斐国,和凉戎联盟攻打同为汉家江山的夏国,这就属于是不义之战,而不义之战,都以惨败收场!
那么如果问为什么不义之战肯定会惨白,是因为这是不义之战!
当时安之峰观看那些围绕着“不义之战”所阐述的文章,引经据典的内容,看的是摇头晃脑津津有味,最后,大笔一挥写了个“下”字,喊了声好文章,再将这些卷子全部排到了五百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