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要到了,南龙的惯例一向“冬至大过年”,杨小小回村里过节去。
到家的时候,区芳已经做好了咸圆子等她了:“一定饿了吧,快把书包放下来,吃点圆子,今天我特地放了很多鲜虾和生蚝。”
杨田康哼哼:“平时我在家就没这么好的待遇。”
“你年纪大,别吃这种生冷的东西,到时候闹肚子,我一个人可搬不动你去卫生所!”多少年夫妻了,区芳的回应又快又准。
杨小小很快吃完了一碗,见区芳还想给她添,连忙说:“我饱了不吃了。”
“你呀,从小到大,饭量都不大。”
她很无奈:现在大家以能吃饭会干活为荣,外婆要知道后世的一些女明星吃饭按照饭粒来算的话估计要晕倒。
现在天井里已经打了一口井,用麻石砌好井壁,不用大老远跑到井头去挑水了。
不过人的习惯很难改变,区芳还是喜欢到井头洗衣服,可以和大家讲讲话聊聊天。
她吊了一桶水,倒在脸盆里,湿了毛巾擦嘴巴,抬头看到屋檐下的腊肉:
“腊肉已经都卖出去了吗?”
区芳在灶台努力刷着大铁锅:“都卖出去了,这些都是留着我们自己吃的。”
“今年做得比去年少了,我记得去年卖完还有很多的。”
“……今年和去年一样,做了三十斤自己吃,不过前几天你大舅娘回来订走了一些,所以就少了。”
“不是做好了都会给她送几斤吗?”
“她给她弟弟何勇订的,说何勇在金鱼街市场盘下一个档口买东西,看我们的腊肉卖得好,也想拿点去卖。”区芳说。
她觉得有点不靠谱:“金鱼街市场?我记得秋月姐的老公也在金鱼街市场卖东西。”
“大概是看朱广良做得风生水起,他也想去试试,”区芳刷完锅把水倒了,“对了,下个星期天,何勇的店开张,你记得去给他们捧个场。”
“我不想去。
何勇一家给人的印象太差了。
“去吧,你大舅娘特地叮嘱我们的,好丑大家是亲戚,不好做得太难看。”
“好吧。”她有气无力地说。
“到时候去了,可不能这样,得打起精神来。”
“知道了……”她应了一声,突然想起,“对了,大舅娘拿腊肉,给钱了吗?”
区芳收拾东西的手停了一下:“没有,她说何勇盘下铺子和进货已经差不多把钱花光了,先赊欠着,到时候卖出去了再给钱。”
杨小小有些头疼。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彩英三番两次找我们办事都没办成,只是几十斤腊肉,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万一他赖账,赖了就赖了,我们只不过少吃一点而已。”区芳的心很宽。
“可是你能赊他这一次,那如果其他人也找上门来要求赊账呢?赊的帐拿不回来,就得于白干活了。”她想起何勇以往的风评,判断这大概率是一笔坏账。
区芳没想到这一点:“那我以后再也不赊账了。”
“也不是不能赊,得看人,像二舅娘这种可以赊,立下字据谁也不吃亏,”她说完,又亲亲热热地抱着区芳的胳膊,“吃亏也没关系,由我和妈妈养你。”
区芳笑了:“你妈妈养,我信,但你养,我不信,你才读几年级,等你养还得等好多年呢。”
说是这么说,心里却是打定主意,以后谁来说也不赊账了,他们夫妻不识字,脸又薄,到时给人骗了按下手指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到了开张那天,杨小小不用杨田康和区芳来接,熟门熟路地坐上公交车。
一到金鱼街市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朱广良开的“良月杂货店”,以往人来人往的店铺今天关上大门,贴上纸条“休息半天下午开门”。
她一路找过去,终于找到了何勇家的店。
何勇的店就在家具店旁边,铺子比较小,多点人就转不过身了。
他正站在店门口,给亲戚们分甜圆子,妻子在一边搭手递碗。
何母今天没来,在家里照顾孩子。
最先注意到杨小小来的是李娴,她是二舅娘赵美凤的大儿媳,连忙笑孜孜地问:“小小早上吃饭没?”
她摇了摇头:“还没呢。”
“还没吃的话就去吃点甜圆子,今天的甜圆子是我做的,不是我自夸,还挺好吃的。”
杨小小虽然来到县城读书已经一年多,而李娴也在县城生活,但平时没什么交流,更别说上门拜访了,纯属点头之交。
何勇老婆就阴阳怪气地说:“大人物终于来了,还以为你看不上我们这些农村人不来了呢。”
她笑眯眯地说:“怎么会呢,真看不上你就不会赊腊肉给你们卖了。”
“大家都是亲戚,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刚好何彩英就在旁边,连忙扯开话题,生怕被老公杨安知道这里面还有她出的力。
老婆口头上吃了亏,何勇给杨小小舀的甜圆子就少了很多。
一碗只有两个。
小心眼到这个份上,杨小小也是挺服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