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早早早!”
《天下》一周后,顾屿神清气爽,电影不管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顾屿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结束了。
他又安安心心当起了咸鱼。
《天下》上映一周,票房稳稳突破了10亿,按照历史片的票房曲线来说,这样的数据还是很合理的,因为它有特定的观影人群,这些观众不像年轻观众那样打鸡血,但他们对电影的认可保证了电影的上座率——就像当年的《江湖》那样,它未必能取得多么漂亮的票房成绩,但是只要它稳住了,跌的空间也很小。
副导演这周给顾屿打来好几个电话。
众所周知,副导演是耿定导演的传声筒,导演的想法基本都由他转达,不过副导演在其中有没有添油加醋,顾屿就不知道了。
——他根本不相信耿定导演会说那么多夸他的话。
而在一周之后,元旦档期到来,这个档期上映了好几部成本和话题度都足够高的电影,《天下》的排片自然跌了,占据的黄金场次也变少了。
不过《天下》选择的档期倒也给其他电影不少启示——在电影质量足够的情况下,选一个竞争力没那么大的档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天下》没有挤在元旦档,票房照样爆了。
而那些挤在元旦档、国庆档甚至春节档的电影,一旦排片不够或者质量稍稍逊色一些,竞争力便会直线下滑,和《1912》竞争春节档期的《上古神剑》、和《长空之羽》竞争国庆档的《利眼》便是明证。
如果大家都是咸鱼倒是可以一起咸下去,但只要出了一部《1912》这样的作品,整个档期的电影都跟着倒霉。
就算它们的质量原本没有那么糟糕,可有个质量好的过头的摆在那里,观众们自然会拉出来作对比。
而就算《天下》在元旦档没有拿下好排片好场次,电影的票房数据照样还不错,元旦第一天,《天下》的总票房达到了3196万,在一众电影中排名第5,仅次于上映的几部新片,论上座率,《天下》更是一骑绝尘,比票房数据最好的那部电影还要高。
电影类的论坛里,有不少观众在抱怨——
“上周调休没有空去看《天下》,好不容易放假有空了,《天下》要么安排在早上要么安排在晚上,能给可怜的打工人一点享受的时间吗?”
“我不管,我就要看《天下》,我命令你们,现在就给我调整排片!”
“喂喂,元旦档一到,想看《天下》就看不到了吗?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的决心,我跑遍了全城,终于找了一家场次阳间的电影院,现在我的感受是——快安排点好场次,我要看第二遍!”
《天下》靠着出色的质量,竟然硬生生在元旦档期杀出了一条血路——元旦第一天,电影的排片只有个位数的百分比,但到了第二天,电影的排片已经上升到了10%,和票房榜上第四的电影很相近——因为那部电影的日排片有《天下》的倍,票房却连《天下》的两倍都不到。
于是,很诡异地,整个元旦档期,在一众呈下滑曲线的电影中,《天下》是唯一一个呈现上升趋势的。
第一天3196万。
第二天6636万。
第三天6934万。
院线方面自然是一调再调,把《天下》的排片调得好像《天下》刚刚上映一样,事实上,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真看不出《天下》并非元旦档期的新片。
因为就在元旦档期的第二天,《天下》的位置已经爬到了票房排行榜第4,第三天是第3。
“就……真的很离谱,《天下》真是部魔幻电影,我觉得吧,按电影的票房趋势,不上映到春节绝对不行!”
“到春节+1,感觉《天下》属于那种特别能苟的题材,再苟下去应该问题不大。”
而在《天下》票房不断累积的过程中,电影也被打上了诸多标签,比如说——
耿定导演个人导演作品最高票房。
历史片影史票房冠军。
本年度古装题材票房排行榜第一。
《天下》历史题材里影史第一顾屿没有想到,还是经纪人解答了他的疑惑。
“这不是很正常吗?这几年还坚持在拍历史片的也就耿定导演一个,历史片还火的时候都是多少年前了?那时候的票房数据能和现在比吗?”
当年的10亿票房绝对是天文数字了,那时候电影的制作成本能过亿都是难得的大制作。
就现在来说,一部电影拍摄,演员的片酬翻了好几倍,剧组的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就算吃的盒饭也都涨价了。
以前几千万能拍一部质量很不错的电影,也能请来大明星,现在同样的成本,只能拍拍都市情感这类题材。
但这类题材的天花板摆在那里,电影想大爆,还是要走高投入、工业化的路线。
“这倒也是。”顾屿叹了口气,“拍电影太烧钱了。”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拍电影就是纯拍电影,现在又有对赌又有股份,一部电影票房爆了,带来的收益远不止票房那么简单。”方钧耸了耸肩,“不过赵导不太爱玩这个,他喜欢玩实实在在的。”
顾屿点头:“我也是。”
踏踏实实拍一部电影,再踏踏实实拿下一座座奖杯,顾屿的演员之路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他不会做一步登天的梦,也不奢望一部电影改变命运,但他一直固执着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