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比崇祯大一岁> 第二百三十四章:战损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四章:战损比(1 / 2)

总而言之,能够提前示警的时间越长,根据地群众的生命财产才越有保障。

老巢的安全不成问题,黄毅才能安心出征。

带上了一百六十青年炮兵和十四门团炮,他更加对将要发生的战斗充满必胜的信心。

哦对了!必胜还不是最高追求,还要必赚,必然大赚。

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有历史验证的。

黄毅少年时期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当时都委屈得眼里噙着泪。

后来读有关资料,了解了满清的历史,才明白了泱泱中华之所以沦落到被列强欺凌就是因为满清的愚民统治。

入关的建奴跟殖民者属于一丘之貉,都是无底线欺辱汉人的。

愚昧落后的满清挨打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纵然如此,八里桥之战的屈辱依旧让所有的中国人痛心疾首。

当时英法联军仅仅是七八千人,简直是孤军深入到了中国腹地。

英法洋鬼子面对的是好几万满清军队,满清的将领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僧格林沁。

在火炮、火枪、康格列夫火箭肆虐下满蒙骑兵算个屁,英法联军仅仅死了五个人,伤了三四十,打掉了成千上万的满蒙骑兵。

还有资料描绘那一战满蒙骑兵打得多么勇勐顽强,简直是匪夷所思。

敌人才死了五个?己方成千上万,这种战损比,满清军队有可能是勇勐顽强吗?

黄毅比英法联军还要具备优越性,因为他不仅仅有火炮,还有一支能打敢拼的骑兵。

突击、阻击、追击都能战而胜之,当然要以最小的战损比,大赚特赚一把!

正兵三千多,加上集结起来一百七十几个小部落的两千三百多骑兵,踏上征途的革命队伍比较庞大。

黄毅已经在考虑给自己的军队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是叫根据地革命新军简称新军好,还是叫兴和城革命卫队好呢?

后来想想最好别叫革命新军或者革命卫队,免得被封建集团忌讳。

就俩字“新军”!哦不,三个字“兴和军”也是可以考虑的。

这一次发动春季攻势,根据地人民医院的院长李永泰派遣了六个徒弟随军。

李永泰虽然已经喜欢上了蒸蒸日上的根据地,但还是朝思暮想着落叶归根。

刚开始时,根据地从无到有,真的比较艰苦。

所以黄毅跟那些被解救的汉民定下三年之约,目的是给他们希望。

因为有希望的人才会有干劲更加能够忍受。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根据地从无到有,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很多人喜欢上了这里,愿意在根据地落地生根。

李永泰也喜欢根据地积极向上的氛围,但是依旧放不下故园草木,他知道根据地需要好医生,特别是能够做手术的外科大夫。

所以他简直是竭尽所能教徒弟,一点点都不藏私!

他这一年多一共带了二十四个徒弟,八个是黄毅挑选的十一二岁的少年。

十六人是李永泰从解救的汉民中挑选的有学医天赋的,这些徒弟有的是以前在生药店学徒,有的是跟着长辈学过医,有些基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