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宝这辈子没写过情书,罚抄的不算。
他一个是有娃娃亲在身,另一个是也真忙。每天睁眼闭眼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傅元宝也没和桑晓晓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的后果,说不定会从一天一封变成一天两封,更可能是桑晓晓说两句“你行不行”这类的话。他当然不可能不行。
送小姑娘回到家,就见她一下车就撒欢快步跑进屋里,一副求表扬的样,高声说着:“我这次肯定成绩很好!我感觉很好。”
屋里更是传来一阵欢喜的配合夸奖:“晓晓厉害啊!”
“你肯定能考好。累不累?我给你红糖烧蛋来一个。”
傅元宝下意识笑了声,下车跟着进了屋子。
几个月没来,桑爸桑妈依旧是那样客气。桑家比原先又添了不少小件,看上去东西不像他第一次来时候那样空荡。桑妈给傅元宝倒了杯茶,也不再是用碗而是用杯子。
桑爸桑妈没上过高中,不懂高考都考的什么内容。两人一个稀奇着:“哦,都上500分啦,这么厉害!”另一个也佩服得不行:“我怕是考卷都看不懂嘞。”
说着说着,他们还攻击桑达达:“你要是当初像是你妹妹一样认真一点,也不至于考不上学校。”
桑达达哼了两声,继续扒拉饭。他本身就不是读书的料,考不上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硬拖着一年年考下去吧?
好在他们攻击的只是说一两句话,很快就转移到别处去。
桑爸桑妈有注意到桑晓晓手上的新饰品。
桑妈直摇头:“这个串是元宝你送的啊?太贵重了。太贵重了。元宝你这个怎么能随便送呢?桑晓晓哪有钱还你礼。”
桑爸和桑晓晓说着:“你要回点礼物的,知道吗?”
桑晓晓原本和家里人说得好好的,发现没一会儿他们都开始帮傅元宝说话,顿时不高兴。趁着桑妈去厨房,桑爸去帮忙,桑晓晓戳起了傅元宝的腰:“都怪你。”
傅元宝日常背锅,习以为常:“嗯。”
桑晓晓得寸进尺,蹬鼻子里上脸:“情书今天就开始写。”
傅元宝无奈:“行。”
桑家这边其乐融融,此刻首都桑晓晓想去的两所学校,其中一所的中文系正在开小会。大家都是文化人,开小会的时候气氛也和别的系不大一样。
别人开会规矩多些,他们考虑是小会,畅所欲言,所以连开会的姓名台签都没放,直拿着各自的水杯凑在一起。
这次小会的重点,是关于作家“三木”桑晓晓的事。
每年高考出卷都会考虑选用当年议论声最大的主题,或者说上头最想要传递的意识去出题。今年出卷老师关进出卷“小黑屋”前,还纠结着:“哦,那个三木今年高考,得避开她对吧?”
总不能考试的时候,三木一看卷子,发现卷子上要理解的是自己的文章。回头成绩出来了,她要是没拿高分,给出的答案与出题老师的想法不一样,那可糟糕极了。
今年高考结束,大学也是要放假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随后迎接下一年的新生。招生办的人早摩拳擦掌,准备去抢生源了。得在人填志愿前去抢人啊!不然哪里来得及!
中文系老师还没彻底放假,这会儿不就临着放假前,开个小会议。
大多数时候,高考成绩是和统考差不多的,名次尖尖头上一样。
但他们学校去年报考分数都没比上隔壁中科大。现在都说得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们学校擅文学,虽说保持在前五名头上,可再怎么下去前五要没,前十说不定也要没了!
滑坡这事刚开始是一点点,等到发现不对的时候,那就一口气滑下去了!很可怕!
想要维持学校一直以来的优秀,学校的师资设备一向来都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就是要考虑优秀生源。好学生是会为了和“榜样”同校,而主动考过来的。
“想当初我来学校,就是为了和尊敬的周老师一个学校。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毕业又过来当了老师。”一个老教师感慨着。
另外一名女教师也是陷入怀念:“对。我们那时候哪里有现在条件那么好。苦啊。也怕。怕第二天去上学,学校没了。”
这种陈年历史不好过多回忆,回忆了容易引发事故。别看一个个知识分子说话装模作样的,实际上有几个第一次从事文学,可能全然是因为不想干苦活。
比如说不想拔牙当牙医,比如说不想做擦鞋的鞋匠。
要说纯粹的文学爱好,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是后来培养的。人有几个能年纪轻轻就想好人生目标的呢?有几个到了工作我再找到爱好,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他们今天开小会,主要是为了三木。关于三木的消息,他们早就有人打探过了。当初三木的文章一出,在首都畅销的时候,他们这群人就听说过小作家只有十八岁,正好高三。
是高考的人。
后来半年没出什么新作品,再一打探,原来考试成绩特别好,好到他们市里统考考了第一名,报考目标就是他们两所学校。这可就了不得了。国之栋梁,未来之星。
中文系一个老师喝了口水:“这事我已经和招生办说了。人我们肯定要,赶紧和地方联系,想办法让人把志愿填上。她统考的分数是能上我们学校的。要是上不了,肯定是批卷老师的问题。”
“哈哈哈哈——这都怪上批卷老师了。不是说今年要多收点理工农医的么,说是要和隔壁竞争一下。”
“是要争的。我们圆明园技术的,怎么就比不过隔壁五道口技术的了?我们文科理科都能抓。往后综合发展。你们平时也多写些文章,这名气打出去了,还愁学生吗。”
说着说着,连两个学校外号都说出来了。
有个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这要是她分数没到呢?”
一个资历最高的老师:“五道口能破格录取人,我们凭什么不行?就给她降分。降个60分80分!我不信她还考不上。他们破格录取的几个,你们想想,哪个不是能写进教科书的?”
这话一出,大家确实想起了有几个偏科厉害,最后被破格录取的。从当年那会儿来看,学生的文化和素质水平并不算高,可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回头看,确实都能写进教科书。
60分80分一降下去,只要考上大学的分数线就能上他们学校了。
大家对录取三木这事几乎是势在必得,谁想又一个老师问了声:“那她上什么专业?前两年是大课,两年后跟哪位老师?”
现场静置了两秒。
这话问得是相当好。
“文学优秀的人,总归要来我们专业。我们专门研究现当代文学。这就是三木擅长的地方,也能让她在文学方面走更远。”一个老师假装正经,认真给大家分析着,“对不对?”
另外一个老师觉得吧这话不能作准:“我看了,她的文笔里有些古典文学色彩。写的是通俗文字,但字里行间你能看出那股味道来。说不定她对古典文学感兴趣?而且她历史也不错。”
还有个老师看法更独特:“文学不管怎么说,落脚点都在字词语言上。字词研究是基础。也不妨碍她写文章,也让她不会受到别的大作家影响。”
边上一个老师听不下去:“你们怎么不说她英语也不错,可以去外文专业呢?还有啊,字词的基础课程,她大一大二也能学。”
光专业抢人就很可怕,别说还有跟哪位老师的事。学校会安排专门的导师,负责引领学生,指导学生。这种师生关系和大学普通授课的师生关系截然不同。
放到古代,也算是弟子一类了。往上很大概率是会在其中挑选研究生的。再往后拉出去面子都不一样。
文化人之间也有硝烟。
一个老师笑呵呵说着:“我们讨论这个没什么大意思。左右是三木自己先选专业。她第一个学校选什么,第一个专业选什么,哪能随便更换呢。”
这话顿时让几个老师醒悟过来。对啊,第一个专业是什么,全看三木怎么填。那他们联系三木,让三木填写志愿的时候写他们的不就行了?
什么文学艺术、阳城日报的联系方式,他们可都有。
一个当即起身,虚伪找起了借口:“我去倒杯水,水喝完了啊。”
另一个也咳嗽一声:“哎,这么讨论也没用。我去看看报纸。”
这下谁能不知道自己身边同志的心思?原本开小会的人,转头跑空,集体去想办法联系人了。
没过多久。文学艺术编辑部、阳城日报编辑部、阳城出版社、碧玉少女编辑部,四家电话都先后响起来。
四家电话接起后,对面传来友善和蔼且充满礼貌的普通话:“喂,请问是xx编辑部。我们这边是xx学校。我是……”
一番介绍后,打电话的人很快说明来意:“是这样的,我们学校非常诚挚的希望三木先生能够到我们学校来上学。听说她刚高考完,能有幸知道一下她的联系方式么?学校联系方式也可以。”
更有老师非常直白:“我们是想知道她这次成绩预估出多少分?这决定了我们可以降分多少来录取她。基本上只要她能考上大学,我们就希望她能够入学校的。”
本来阳城几个编辑部正在商量联系桑晓晓,远在首都的文学艺术编辑部也在考虑联系桑晓晓。他们的目的和各大学校的老师不一样。他们的目的是催稿。
小半年了啊!桑晓晓再也没交出过一个字!
考完试了,再不写稿有点过分了吧?《春居》两个故事到现在还没第三个呢。第二部的校对稿都改好了,就等三木写个序写个结尾随后下印厂。
《秋医》的故事虽说像是已经收尾,可他们也能收别的故事呀。
至于短篇,那当然是多多益善。谁和能增加销量且不需要花多少稿费的短篇过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