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每天都被丢弃孩子和老人,丢弃的时候孩子和老人骨瘦如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人都不成样,这样的情形即使是抱怨不满的人,也无法硬着心肠不管生死。
一开始村里人都是这么怒骂的:
“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扔了,这父母真不是东西!”
“老人瘦骨伶仃的看着都要断气了,把人丢我们这里干嘛,真晦气。”
“这么些人,这么多张嘴,拿什么喂养他们!我们吃的都不多,粮食给他们吃了,我们自己吃什么!”
“村长真是的,为什么要收留这些无人要的孩子,村长怎么不收养到自己家里,凭什么拿我们的粮食给那些野孩子吃!”
“太太都没发话,村长就自作主张,要是太太知道了发怒,我们整个村子都完蛋了,村长是不是人,就不能为我们村考虑!”
……
由一开始的忐忑,不安,良心煎熬,到后来太太出手,村子里的人心态渐渐都变了。
“太太让那些老人帮忙种地,媳妇你以后就再家给做做衣服,烧烧饭就行了,不用辛苦下地了。”
说话的汉子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女人种地干干活哪有地里老手的庄稼汉子劳作有经验又干的好,别看老人瘦骨如柴,下了地仔细又细心,谈起庄稼侃侃而谈让人醍醐灌顶,难怪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女人也笑,“太太人真好,收养那么多孩子和老人,给饭吃不说,还给洗干净,衣裳要洗,还给补好。”照顾孩子要人,洗衣裳也要人,需要的人多了,女人就不需下地在家也有活计,比起下地洗洗涮涮的活要轻松多了,眉眼都散发着快乐的气息。
家里的老人吧嗒吧嗒的抽着烟,幸福的吐着烟圈,“如今孩子们有书念,能学一身本事以后不愁,家里也有饭吃,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整个村都不一样了。”
如果按照经济学来说,这应该是人口的红利吧。
这个年代的人要求太低,只要给口吃的,从早干到晚都兢兢业业的,生怕干的不好被撵走。
人口的增长对于张晓晓而言,并不是负担,甚至是一种逼着她前进的爆炸性的经济腾飞。
毕竟,她这么懒,人也佛,没外力推动,她可以佛一辈子。
正因为佛性,张晓晓培训接班人小姑娘跟着她身后学习,卢琳小姑娘打小吃足了苦,机会从天而降时,一开始感觉就像做梦,晚上都哭几回,害怕这么美的梦醒了,再回到乞讨要饭之时,跟着太太学习的时候不要太卖力,加上本身就天才,小小年纪思路清晰,言语虽稚嫩,行为却稳重。
上小学的年纪,有着高级小秘书的姿态,手里时常拿着个本子,每日辛勤记录。
张晓晓睡到日上三竿,着柔软的睡衣散着长发被伺候着吃早餐,小姑娘在一旁手里拿着本子给太太总结日常。
“太太自从怀孕以来,茶楼的事情基本上不管了,放手给黎少,茶楼的生意虽然少了太太奇妙的故事,但添加了每日新鲜事闻,中午、晚上添加烤鸭,酱鸭,汤面等食物,生意依然爆满。”
“黎少的人主管茶楼生意,盈利分给部队购买军备和粮食,目前部队的军人吃饱穿暖,还有军饷拿,满意度很高。”
“村子里的鸡鸭主由村子里的人养,如今鸡汤面和烤鸭卖的最好,村里的人养鸡养鸭不但能吃饱,还能每月得到报酬。”
村里由原本只是给东家种地养家禽,由最初的田园模式变成经济模式。
男人下地种粮食,女人洗涮缝补衣裳做饭,孩子们上学念书,放学养蚯蚓,老人们养鸡、养鸭。
张晓晓不但养活他们,还给他们发钱,给孩子们念书,更是赚了盆满钵满金银满屋,她收养孤儿和老人算什么,她养得起,不,应该说是,人孤儿和老人自个凭着劳力自己养活自己,还给她张晓晓赚钱。
卢琳小姑娘稚嫩的小脸上烦恼着,漂亮的五官都皱到一起:“太太,根据汇报,我们的生意实在是太好了,各方面的人手都出现严重的不足!”
张晓晓吃了几口包子,小口小口的喝了几口稀饭,然后就没有什么胃口,放下筷子手指拈了颗话梅躺到美人椅上半躺着了。
乖巧伺候在身边的小丫头拿着扇子轻轻的给她打扇扇风。
给她汇报工作的小姑娘卢琳眨了眨眼,停下汇报工作,端了碗杨梅汤跑来伺候张晓晓,“太太是不是胃口不好,要不要喝点。”
张晓晓就着小姑娘的伺候歪了歪脑袋,喝了口杨梅汤,还皱了皱眉,“不够冰,不够凉,喝着一般。”
在屋里没什么存在感的卢朗说了,“黎少爷说,太太现在怀着身子,不适宜太贪凉,还是以身子为重。”
张晓晓仰头一叹,往美人靠上一瘫,不动了,“没胃口不想吃了,还没动的你们吃了吧。”
张晓晓吃的食物都精细的很,不是一般下人可以食用的,就是同住公馆里的黎希也不会食用这般用心的食物,这是专为口味不大好的张晓晓精心做的。
第一顿吃好吃,再热食物的味道就没有第一次好了。
搁着没人吃,不吃可惜了,张晓晓每次都给她身边的几个孩子吃。
身份有别,专门让孩子吃这么精心的食物是不可能的,但太太赏的,能得到是他们几个受宠,别人不会因为嫉妒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