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边大队长享受了一把骑自行车的快乐,心情正好着。
又听到俞竹嘴里说出的一溜串对大队有好处的机器,大队长畅想着他哪天能升职,可以去城里当个小领导什么的,嘴慢慢松了。
之后大队里的人都知道了,大队长从城里有个大侄子,对机械了解得很哦,跟俞竹一打配合,什么自行车,玉米脱粒机都能给你弄出来。
就是吧这大侄子怕生,一来大队就只去知青点跟俞竹做事,还是在他们上工时候来的,反正不见他们。
开始大家伙还好奇这师傅是城里哪个厂子里的。
但等到又到了收玉米,见识了几背篓玉米倒进玉米脱粒机,等上几分钟,就能收获几大袋脱了粒的玉米时,哪里还能顾得上想这些,都新奇的围着玉米脱粒机看了。
接下来的几年里,大队总是能出几个让他们省力的机器,又加上俞竹弄出来的能曾加粮食产量的肥料,大队每次去交粮总能出大风头,头上的先进大队名号就没有摘掉过。
大队的发展跟精神面貌被城里的领导看在眼里,他们也是自豪他们城市做出来的东西,一次次给他们长脸。
而俞竹和郑老也自然被关注到了,两人的资料摆在了领导的桌上。
郑老的情况复杂,他们不敢说什么,但俞竹一个下乡的知青,做出了这番成就。
把一个普通落后的大队变成粮食产量最高的,做出的机器向别的大队出租,让大队有钱去买种子,大棚种植,种出反季节蔬菜,提高大队的经济情况。
又跟其他知青设计大队的建筑,让一个大队,变成了如今的一个缩小版的城市,成就是是真的不低了。
俞竹是知青,能做出这些成就,无疑是官方行为的正确啊,褒奖那能少得了?
于是没多久,在还没有恢复高考之前,俞竹因为在大队的优秀表现,被首都大学破格录取了,不日就能回到家里。
知青点的其他知青没有这殊荣,但也有了回去的机会。
在他们搭上回乡的火车时,俞家也被上面表扬,俞爸和俞妈十几年没动的位置,也往上走了走。
彼时俞竹还不知道家里的事,她正安慰抱着她痛哭,说以后一定要联系他们的冯梅几人呢。
“这几年怎么过得这么快啊?我都还没把山上的鸡吃完呢。”冯梅苦兮兮的说,哭腔里是浓浓的遗憾。
杨立英也是擦着眼泪,“一想到回家了就吃不到肉了,我眼泪就止不住了。”
从瘦干巴长成一个珠圆玉润,谁看了都能说一句有福气的樊秀芳,哭得更伤心,为了以后的长胖计划,还小心的问俞竹。
“阿竹你家旁边有没有空房子啊?我能搬过去跟你做邻居吗?”
不止是女知青舍不得俞竹这个出门必有好事,山上必有肉吃的锦鲤,韩有军他们也舍不得啊。
但他们是男人,总不能凑过去贴贴,只能用泛红的眼睛,看着俞竹,表示对肉,不是,对她的不舍。
“我觉得可行,阿竹你住哪?要不然今天我先不回家,先看看我未来房子再说。”
激发出一个新思路的刘辉东抢先说,让其他人都鄙视的看向他这个心机狗。
“你在大队不是经常说想念你家门口的枣树吗?你还搬什么家?你还是好好回去住着吧你!”对抢房子的刘辉东,冯知青毫不客气的怼了他一下。
“就是,你还有一个喜欢了很多年的小青梅吗,你舍得搬家?”朱佐民继续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