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回到民国做教育> 第67章 第6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 第67章(1 / 2)

……

徐瑶和昭兰晚上还要商量杂志排版的事,就打算在这歇下了,中途昭兰的男友过来了一会,不过短暂的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临别时,周霞递给了徐瑶一封信。

“法国来的,我抄录了一封给你,我看信里问到了你。”

“魏景的?”

“嗯,我听人说他们在法国也不好过,病死的人不少,很多人根本没机会求学,也不知魏哥哥怎么样了。”

徐瑶接过信,送走了周霞,心中有些百感交集,魏景是她初到燕京就认识的朋友,如今几度春秋,到底是故人零落了。

魏景是在1920年秋去的法国,离开的时候他先回了一趟老家,徐瑶还记得当时送他上火车的情景。

魏景那时候说,他一定要去法国学得先进的技术知识,回来建设祖国。

对于法国,那个时候他满怀希望,只是在后来的通信中,到底是有些失望的,法国不是自由之都。

他们这些留学生在法国过下很是艰难,半工半读的,日子并不好过,留法学生内部也出了很多事。

当年一起玩的朋友,覃仪在去年的时候考取了赴美留学的公费生,已经去了美国,通信寥寥;

严邵和周温毕业后,南下一同去了上海,说要办华夏人自己的工厂,不能让洋货抢占华夏市场,掠夺华夏的财富。

虽然时常有来信,不过看得出创业艰难,严邵凭借着前世的记忆,有技术,但是缺乏资金。

还有人脉,上海滩是一个鱼龙混杂之地,他们两个外乡人想要在这创业,也是步步艰难。

周霞在燕京女子师范大学攻读国文。

徐瑶在燕京的一所高等师范中学教书,看起来还算安稳,不过她心中有愧,总是要做一些事情的。

似乎每个人都朝着自己曾经期望的路上走,但又似乎每条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家都有着各自的苦恼。

徐瑶打开信,信中魏景提到了他最近在巴黎求学的现况,过得并不十分顺畅,但一切尚好。

不过已经比最开始去要好多了,他信中说,说了一些生活琐事,最后就是问了一些老友的现状。

“易之,我想在这里添上一栏,专门作为诗歌写作的栏目,怎么样?”

“可以,不过是白话诗还是古体诗的好。”

“依我看,都可以,只要能够予人以美的享受,何必在乎是古体诗和白话诗?”

徐瑶愣了一下,发现自己竟然也不由自主的陷入了白话和文言对立的思维定式,无奈的苦笑一声。

“也是,倒是我狭隘了。”

好不容易到了九月的时候,杂志社总算办了起来,第一期的《平权报》是由楚如梅所写的发刊词。

一首五百字左右的文言,说明了平权报办报的两个宗旨:一是促进女性思想觉醒,二是传承民族文化。

后面是近来发生的一些关于政府表彰的节妇,这些在其他报刊上被赞扬的,在《平权报》上被批判。

《平权报》上针对这件事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批判,可以说是犀利之极,不过看的人寥寥无几。

其实这很正常,一份新出的报纸,销路有限,能卖出几百份已经算得上是不错了。

徐瑶去拜访钱逸先生的时候,将这件事给钱逸先生说了,钱逸先生看着眼前两个稚嫩的青年,笑了笑。

想起了当年的叔均,当年的叔均也是带着这份朝气在日本办的报纸,如今斯人已逝,功过是非已不足论。

“我给你们出个主意,找个对手。”

“对手?”

徐瑶和昭兰面面相觑,一时没明白钱逸先生的意思,钱逸看着两人的模样,摇摇头说:

“死板!你们这样如何能办的好报纸?办报刊将就的就是一个有看头,光有志向可不成,还得有手段才行。

你们找个人在知名的报纸狠狠的驳斥你们的报刊,还怕没人知道吗?有人知道了,名声也就出来了,还怕没销量吗?”

“可是这不是什么什么好的名声吧?”

昭兰有些犹豫,毕竟她不想《平权报》一诞生就背负着骂名。

“先生,这套路您似乎很熟呀?”

徐瑶一听就想起了五年前《新青年》的一篇文章,哪次好像就是某位教授自导自演呀,而且套路还不止用一次。

“咳咳!这不重要。”

钱逸咳嗽了两声,这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自从成甫离开燕京后,昔日的那些志同道合的同人终究还是走散了。

“昭兰,我觉得这法子不错。”

钱逸用孺子可教的目光看向了徐瑶,颇为欣赏这两个敢于斗争的青年,倒有几分他们年轻时的志气。

说办就办,不过这反驳批判的文章得找个古文功底好的,最好是能够用文言文骂,借助白话文运动这股春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JJ X
.
J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