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下雪的征兆。
等到再过一个“大寒”,天寒地冻,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之后,过完农历新年,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真是快啊!……”
杨纪再次叹息一声。
时间如梭,记得一年前的这个时候。自己独身一人进入深山,在山里先是遇到了吕凌。然后又遇到了小纪,自己的命运也就从此改变。
想起“小纪”,杨纪忍不住低头看了一眼袖中。他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小纪”浑身冰冷,犹如寒铁一般,正一圈圈的缠在自己的手腕上。
“小纪”是万蛇之王,受到天气的影响远不是那么严重。不过。蛇毕竟是冷血动物,天性依然是不喜欢冷的。
在这种天气,“小纪”也不喜欢多动弹。
杨纪隔着袖子,轻轻的摸了摸小纪,笑了笑。然后从旁边的笔筒里。抽出一只毛笔,蘸了蘸,在身前摊开的《大儒之书》上挥毫铺墨,写下一行行龙飞凤舞的字来: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似狂花。”
“待到腊月飞花入,坐看满山青松雪。”
…………
诗只是一首很很描普通的应景诗,但随着杨纪的笔走龙蛇,却有丝丝缕缕的文气生出,慢慢的渗透到了《大儒之书》中。
虽然看不到,但杨纪却能感觉得到。随着这丝丝缕缕的文气渗入,眼前的《大儒之书》已经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呵呵,修为还是不够。只能做出这种程度的诗了。”
杨纪提笔看着《大儒之书》上的字笑了笑。初次提笔,他也只能写出这种程度的诗了。
文道一途,秀才和童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作诗。杨纪的修为还不够,所以只是练练,文字雏嫩的很。
自从上次在藏经洞中把“小圣言术”次数用光,《大儒之书》中就再无文气。杨指导再想使用,只能是通过文气贯注。
所以这些天来,除了练功的时间外。杨纪早上一起来,就是读书写字。在《大儒之书》上书写《启蒙》、《幼学》、《识章》、《问礼》、《知义》这些文圣时代,童生进修必读的文章。
透过全神贯注的书写圣人典藉,给《大儒之书》补充文气。
“嗤!”
杨纪在《大儒之书》上伸手一抹,原本一行行文字立即消失不见,重新化为一片空白。
这是《大儒之书》的一个独特之处。不论写多少文字,只有伸手一抹,上面的文字消失,就好像被吸到了书的里面。
哗啦啦的把书翻到《启蒙》这一页,杨纪随即细看起来。
第十五章启发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杨纪伏案细读,一行行的了起来。。
这是《启蒙》的上半部分,讲叙的是做诗的规矩。是童生必读书典中,最基础的部分。
六部古藉,只有《启蒙》是涉及到“作诗”的。
武道时代,武力称雄,“诗词”之道早成空响。朝廷虽然保留了文科举的童生试和秀才试,但只是考量文章经义和经纬治国之术。
即便是史师这样的人物,也没有写诗作赋的习惯。
然而在文圣时代,除了童生之外,“作诗”几乎是所有的儒生必备的能力。所谓“诗以咏志”,这是一种儒生抒发情感,表达志向、陶冶身心的方法。
因此一直有着“秀才必诗”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