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我要做皇帝> 分节阅读 34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40(1 / 2)

东,见吏治崩坏,民生艰苦,竟有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郡县遭灾而吏员不敢上报!”

刘彻沉痛的道:“河东之行,所见所闻,朕依旧不敢或忘,时刻铭记于心!”

刘彻一点也不介意将周阳由这个倒霉蛋再次拉出来鞭尸。

但是,这话也就只能说到这里。

刘彻现在可还没有明太祖和天朝太祖的本事和威望,能把天下官僚吊起来随便抽。

是以,刘彻立刻转进,道:“当然,朕也知道,河东之事,乃是孤例,天下官员,多数还是勤勉王事,忠心耿耿之臣……”

听着刘彻的话,许多人顿时就感觉自己脸上火辣辣的疼。

尤其是窦广国,窦家去年可是出了个人才!

但好在,大家的脸皮都很厚,这点小小的打击,还伤不到他们。

只是,天子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大家伙也得表示表示。

于是,群臣齐齐叩首,道:“河东吏治崩坏,累及黎庶,此皆臣等之罪……”

晁错更是出列脱帽谢罪:“臣身为御史大夫,身负稽查天下郡国之责,河东之事,乃臣之过,请陛下责罚……”

责罚个屁!

许多人在心中吼道。

特别是许多的列侯,心里只感觉有十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谁不知道,河东事发之时,晁错只是内史,当时的御史大夫是开封候陶青。

而陶青之后背弃晁错,差点坑死了晁错,这个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清楚楚。

此刻晁错跳出来把本不该他担的责任担起来,就是在陶青那个死鬼的坟墓上踩了一万脚,临了还要撒泡尿啊!

陶青死了。一了百了,反正他在坟墓里也打不了滚。

但是……

列侯们可都还活着!

大家伙可都还想着有天能直接出任九卿乃至于御史大夫、丞相。

晁错这么跳出来。等于就是在隐晦的宣告天下,尤其是暗示天子:列侯们办事不靠谱啊。还是士大夫出生的臣子可靠,陛下您看,臣连不属于臣的责任都‘勇于承担’,那些列侯呢?

尽管天子不一定会想到这一节,但,总有这个可能不是?

况且,天子身边聪明人那么多,一时天子‘想不到’,总有一天‘会想到’。

而在汉室过去五十多年的历史上。列侯阶级与士大夫阶级是即合作又斗争,即妥协又相互撕逼。

而最近二十来年,随着天下承平日久,士大夫阶级又人多势众,掌握了话语权,不断的向着列侯阶级们的权力步步紧逼。

前有张释之,后有晁错、郅都,都曾经在列侯们身上咬下了许多血肉,甚至咬得某些列侯身死国灭。

兔死狐悲。列侯们自然也对士大夫阶级的野心非常警惕。

只是,晁错的话,没人能挑错,也不可能反对。

然而。许多人却在心中暗暗的在小本子上给晁错记上了一笔。

现在,大家是奈何不了晁错这位执掌亚相之权,负有劾举天下官吏重权的御史大夫。

但人有失蹄。马有失足,这世界上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尤其是政坛上今日的胜利者可能就是明日的阶下囚。

许多人都在心中道:“晁错啊晁错,你莫要得意。有朝一日,本君侯定让你好看!”

能到现在依然能位列朝班的列侯,或许别的能力不行,但落井下石的本领却是一个比一个强。

刘彻不知道晁错那张大嘴一下子就又拉足了仇恨,他对群臣道:“周阳贼狡诈,便是朕与先帝,也曾庶几为其蒙蔽,诸卿也不需挂怀!”

不然还能怎样?

任命周阳由去当河东郡守的可是先帝!

真要去追究,先帝脸上也不好看!

“然,周阳贼一事,使朕明白,吏治之重,重于泰山!”刘彻负手道:“而欲防止类似周阳贼一般的狡诈贼子残害黎庶,为祸地方,朕意以为,加强吏治,是最好的办法,而吏治好坏,仰赖于御史大夫衙门及廷尉衙门的工作,为了昭告天下,朕与类似周阳贼一般的贼子誓不两立,朕意决定,从今往后,御史大夫及廷尉,上朝议政,皆绝席而坐,士大夫、列侯勋贵,当明知朕意,广为思考,向天下人宣告朕的意思,残民之官,绝不可再留任于地方!”

群臣这才在心里哦了一声。

大抵知道了,这是当今天子登基后的新政之一。

新天子新气象嘛!

打打贪官,杀杀污吏,这都是大家喜闻乐见,也是天下人都喜欢的事情。

至于这朝中大臣对此却没什么太大的感触。

左右不过是一轮风潮罢了,最多定向反腐,真要较真,去查地方上的龌龊事情,那恐怕天子自己也要受不了!

但没人想到,刘彻这次是认真了。

去年的考举,关中勉勉强强是消化了。

但今年的,明年的,以后的考举出来的官员往哪里安置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了。

这官场上的位置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是地方上的小吏,诸如亭长,廧夫以及各县的基层官吏,向来都是被地方官员政绩的心腹把持。

哪里有什么位置留给考举的士子?

但考举的规模,在可见的未来是会不断增长的。

这就让刘彻不得不想个办法来给将来的士子们腾位置了。

定向反腐是个不错的选择,值得长期坚持去做。(未完待续,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四百六十六节大朝仪(6)

晁错之后,刘彻点了廷尉赵禹的名,同样命人将廷尉坐位与周围大臣绝席,凸显和加强御史大夫以及廷尉衙门的地位。£∝

这对汉室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本该是东汉初年才出现的三独坐制度,提前了百余年,出现在汉室。

而且与东汉不同,东汉是外戚将军绝席而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