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他还是在长安当宅男比较好。
老一代的将军们,则都已经退休。
丞相周亚夫倒是跃跃欲试。
但刘彻无情的将他排除出人选名单了。
道理很简单周亚夫现在已经是有平吴楚之乱的军功了,他再去马邑刷一回战功,那刘彻拿什么犒赏他?
封王吗?
功高震主,可是取死之道!
刘彻可不想看到,他跟周亚夫决裂,不得不将这劳苦功高的名将送上断头台!
所以,只能从后起之秀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
讲道理的话,其实张羽不错。
但,张羽一来是刘武的脑残粉,让他去马邑,本身就不合适,其次,他是步兵将军,不是骑兵将军,隔行如隔山,未必能胜任。
韩安国也是同样的道理被pass掉。
将军李息其实勉强还可以,此人在历史上,曾经在卫青手下,参与过河南战役,表现可圈可点。
苏嘉其实也还行,这个苏武的老爹,打仗还是有一手的。
强弩都尉李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连霍去病的手下,都能混的如鱼得水,以老将的身份,辅佐霍去病,建立不世之功,脾气、人品和军事素养,都是合格的。
但,刘彻不想选择这三人。
因为刘彻感觉,这三人,只能将兵,不能将将。
而飞狐军跟句注军,战斗力在汉军排名前五,脾气自然也是排名前五的。
镇不住这些骄兵悍将的人,别想有什么作为。
刘彻的视线,从在场的将官们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了程不识身上。
程不识的治军才华,是毋庸置疑的。
连虎贲卫的那群眼睛长在额头上的骄兵悍将,都能在他面前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他带上几百个虎贲卫亲兵,去句注军和飞狐军,是能镇得住场子的。
而且,程不识用兵,一板一眼,严丝合缝,看上去是古板了些。
但,军队这个暴力机器,本来就不需要什么太大的创造力。
尤其是马邑之战,考验的是将军的耐心和判断力,而非是脑洞。
ps:今天3更
第七百九十四节动员(1)
制约程不识的唯一桎梏,其实就是资历。
他从军的时间太短了!
从四年多前,他才开始在虎贲卫里崭露头角,然后,被剧孟选拔,提拔为助手。
现在,他只是一个一千石的虎贲卫尉丞。
想要成为将军,在理论上,他起码还需要打磨十年,慢慢累积资历和威望,然后再去地方,担任都尉或者校尉,迁升到郡尉,最后才能被提拔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但是……
现在是封建社会。
皇帝的意志决定一切。
正如东方朔所说用之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皇帝说你行,不行也行!
而且,简拔人才,慧眼选能,这也是世人对皇帝的要求。
但,程不识的资历,确实是硬伤。
尤其是他要去统帅句注军跟飞狐军这样的老牌劲旅。
这就好比,你穿越重生,回到西元两千年,成为了某个欧洲富二代,家里面丢给你一个足球俱乐部去管理。
这个俱乐部恰好是什么ac,巴萨,皇马一类的豪门。
你当然知道,最佳主教练人选是谁。
但,问题是,俱乐部里的球员,估计会对你选择的人嗤之以鼻。
穆里尼奥?什么鬼?
趁早死远一点,哥可是金球奖的候选,需要名帅来辅佐哥登上欧洲之巅。
现在,刘彻固然可以将程不识推到将位上。
但句注军跟飞狐军的头头还有下面的司马校尉,能服气吗?
在平时,程不识或许能慢慢花时间,调、教和驯服下面的丘八们。
但是,在战时,恐怕没有时间。
所以,程不识只能作为副手,担任参谋或者副将,给人打下手。
刘彻需要选择一个有名望。战功赫赫,能让下面的丘八大爷们服服帖帖,不敢造次的大将!
以这个标准选人,在排除了老将后。其实可选择的人选,就那么几位了。
在斟酌再三后,刘彻做出了决定。
想要扶程不识上位,那就得选个好脾气,能听人劝的将军。
还有谁比大农令直不疑更合适?
“以大农为前将军。虎贲卫尉丞程不识为破虏都尉,前往雁门,统御诸军!”刘彻做出决定,对众人宣布,这就是在告诉众人,以程不识为先锋官了。
对此,诸位将军相互看了看后,纷纷拜道:“唯陛下之命!”
直不疑,资历够了,履历也够了!
甚至。可以说,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至于程不识当先锋,皇帝劳资要给自己的心腹攒军功,谁能异议?
刘彻闭上眼睛,在心里犹豫半响后,道:“传朕旨意,命雁门郡守及郡尉,严守军国机密!”
刘彻做出了一个痛苦的抉择:“敢泄军情者,杀无赦!”
这个命令,其实是将马邑之外警戒和巡逻以及为汉室放哨的那些士兵与部族牧民的性命送到了鬼门关前。
可能会有多达两千人。因此丧命。
但,自古慈不掌兵。
对将军来说,所谓的士卒,其实就是一串串写在奏报上的数字而已。
而对皇帝来说。遥远的边塞上的军民,更只是一串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
皇帝以天下为棋盘,用冷酷无情来统治世界,实施自己的政策。
为达目的,放弃士卒的性命,算不得什么。
旁的不说。罗斯福故意放纵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丘吉尔为了保守秘密,坐视着考文垂被德军轰炸。
为了胜利,自古以来,统治者就从来不惮于牺牲某些个体。
但刘彻到底不是铁石心肠,他心里面,为此依然很内疚。
但,刘彻很清楚,假如他下令撤退马邑外的军民,那么,匈奴人可能就不会傻乎乎的撞到包围圈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