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着眼睛说瞎话太牛逼了!
而且,也很符合刘彻的三观!
只是……
重民学派,真的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了吗?
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据刘彻所知,也不能说他们没做。
在雒阳地方,这些重民学派的学者和拥泵,带头组织百姓,修桥铺路,还设立了专门赡养孤寡的机构。
同时,百姓有什么灾病,也会慷慨解囊,予以资助。
但问题是……
他们基本只会对本土本乡的人这样做。
而对外地来的人,却是……
极尽剥削和欺凌!
这些年来,雒阳因为天下工商业大兴,所以,运输业和工坊业迅速发达。
天下各类商人,也必须通过雒阳,从而与世界联系。
这给了雒阳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更带来了数之不尽的涌入人口。
以刘彻所知,如今,在雒阳城及其附近的土地上,许多工坊之中,都有着大量的外来人口主要是从南越还有西南夷以及安东地方购买的各种奴隶。
对于这些人,重民学派,可是丝毫爱不起来。
仅仅是在去年一年,绣衣卫就报告,至少有一千名奴隶,被埋进了乱葬岗。
至于没有埋进去的,那就不知道多少了!
若他们只是如此,那也罢了。
毕竟,不是中国人,刘彻不想操心。
但关键是你觉得资本家会分什么本国和外国吗?
别开玩笑了!
别说现在,就算在过两千年,资本家也不会分我国与外国。
剥削面前,人人平等!
如今,只是因为他们能找到更廉价的劳动力而已。
即使如此,雒阳的工坊之中,也照样充斥着来自天下各郡国的破产农民和奴婢。
这些人的生活和待遇,可就不比奴隶轻松和舒服多少……
若有一天,廉价的劳动力找不到了。
你觉得,他们会不会将重心移向国内呢?
当然了,刘彻也知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肯定要撕毁一切旧有的公序良俗和世人公认的一切道德,并且将它们标上价钱……
………………………………
月初了~求月票——
另外,卫信弓重壕:要离刺荆轲,求关注呀求关注,才几千人——
第一千两百零七节撕逼!(3)
在杨晖之后登台的朱文,相较于杨晖,无疑就显得浮夸了许多了。
他戴着一顶造型奇特的儒冠。
你说它是儒冠吧?但看样子又有些不像。
因为此时的儒冠,还保留着战国时期的儒家士子所戴的冠帽的样式。
跟后世的儒冠,特别是宋明的儒冠,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虽然依旧是前高后低的造型,但它的中间是中空的。
所以,当年,刘邦才能摘下儒生的帽子,在里面撒尿。
而,这位朱文所戴的儒冠,却是前端向往倾斜,明显的模仿刘邦所爱的刘氏冠的造型。
看上去不伦不类。
但你要说它不像儒冠嘛,他那顶帽子,却依旧保留着许多儒冠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譬如说,前高后低,譬如说帽子中间是中空的。
别说是群臣了,就是刘彻看了都直摇头。
这里可是石渠阁上,你们荀子学派这么玩,传出去,国家的脸往哪里搁?
但在刘彻身侧侍奉的汲黯却是适时的为朱文解释道:“陛下,荀子学派皆戴此新儒之冠,据说其意本是要与其余儒家诸派区分开来,以示己身,非高阳之酒、徒也!”
刘彻闻言,这才释然。
高阳酒、徒这个梗确实是如今儒家发展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碍了。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某位儒生与其他学派的人辩论。
无论这位儒生口才如何出众,知识如何渊博,道德如何高尚。
而他的对手如何不堪。
只要掌握这个梗,就绝对可以让那个儒生哑口无言。
譬如这个儒生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汝高阳酒、徒乎?”
这个儒生又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高阳酒、徒乎?”
“子曰……”
“汝高阳酒、徒乎?”
基本上,只要你舍得节操,那么儒生就永远无法战胜这个梗。
原因很简单,这是大汉帝国太祖高皇帝的金口玉言。
儒家敢否定吗?
发展到今天,随着诸子百家,特别是墨家的复苏,杂家的重新崛起以及法家的强盛。
这高阳酒、徒四个字,就成为了儒家所有派系的阿克琉斯之踵。
在上层,大家都是君子,会讲脸面和节操,可能这个问题还不大。
但在广大基层,特别是那些儒家力量不占优的地区。
儒生在这个梗面前,狼狈不已,溃败千里。
现在,荀子学派选择改进儒冠,这可能既是他们自己的风格,也是他们实在受不了被人拿着高阳酒、徒四个字轻松吊打的原因。
刘彻也是想着,有些好笑。
谁能想到,在后世威风八面,独霸学界,垄断思想,无所不能的儒生,在今天,是如此狼狈不堪的境地?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若非历史上,武帝用皇权亲自下场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加上法家的投靠,补全了儒生的最后一块短板。
不然,儒家永远没有机会在汉室成为那个影响国政,左右社稷,决定意识形态的霸主。
更不提在宋明成为那个唯一的至尊了。
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可笑。
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却偏偏是事实!
……………………
朱文站在台上,望着全场。
跟杨晖不同。
朱文是正儿八经的统治阶级,而且是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