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打,要不了几年,大匈奴就要瓦解了!”
军臣当然知道,他们说的非常正确。
草原帝国,素来就是依靠铁腕和强大的骑兵来维持统治。
帝国一旦陷入失败的深渊,就会陷入可怕的瓦解危机之中。
当年的东胡帝国,就是如此,因为被匈奴屡屡战败,结果一夜之间崩溃,偌大的部族,灰飞烟灭,只有几千残部,逃去东方的冰天雪地之中,苟延残喘。
而匈奴,如今,则毫无疑问的,走在东胡崩溃的路上。
帝国内部人心惶惶,各大部族的领,都心怀鬼胎。
即使是本部之中,也有着各种投机分子,上跳下蹿。
即使是他用西征得来的战利品和财富,拉拢和收买这些人,但也只是暂时稳住了帝国的内部。
一旦汉朝人继续进攻,匈奴再吃败仗。
那么,匈奴帝国很可能就真的要面临是当东胡还是大月氏的抉择了!
到那个时候,他这个单于和他的亲信、妻女,就统统要死无葬身之地!
为了不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他就必须进攻,而且,必须打赢!
就像呼衍当屠所说:“如今匈奴恐汉、畏汉之情,日复一日高涨,大匈奴必须战胜一次汉朝军队!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在战场上击败一次汉朝人!”
呼衍当屠说得对。
一个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这个敌人无法战胜。
如今,匈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打破汉朝军队尤其是汉朝的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
只要赢一次,那么,匈奴人的血性和骄傲就能回来!
不然……
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赢?
经过了马邑和高阙的教训,军臣是死也不愿意再去碰汉朝的那些可怕的野战军团了。
整个匈奴,也没有人敢去碰。
因为,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正面与汉朝主力对抗,哪怕是三倍以上的兵力优势,还有地利,那也是找死!
所以,柿子,必须捡软的捏!
对军臣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是汉匈边境非常漫长。
漫长的长城防线上,有很多个选择。
……………………………………
本来,我想将诸子百家的变化,写的详细一下~
但是……
事实告诉我,大家并不喜欢看这种东西。
当然也可能是我个人的笔力和知识储备不够,没有写好!
嗯,既然读者老爷们用脚投票,选择了不喜欢。
那我也没有办法虽然其实我喜欢写这方面的东西。
但,理想要给现实低头!
这一段剧情,只能尽可能简短的略过了~
抱歉!(未完待续。)8
第一千两百一十五节对墨家的疑虑
在军臣神伤之时,石渠阁上的讲义,依然在继续着。
殷忠似乎没有面对这种局面的经验。
而且,因为前面表现太出色,结果如今却被诸子百家冷落,反差太大。
让这个公羊学者有些心理失衡虽然他今年已经差不多四十岁了。
但说到底,他还是缺乏面对这种大场面的经验!
要知道,他的老师董仲舒,最让人赞叹的一个事迹就是三年不窥苑,一心钻在书本上,其用功至此,让天下人赞叹。
老师如此勤奋,弟子怎敢懈怠呢?
于是,董仲舒门下诸弟子,都是以治学出名。
简单的来说,就是书呆子。
公羊派的书呆子,虽然远非宋明的儒生可比至少,他们并不能依靠道德文章就做官,乃至于秉持国政。
但,却也远远不如其他学派的精英在临场应变下的能力。
事实上,就连他们的老师董仲舒,临机应变的能力也很匮乏。
不然,历史上也不会公孙弘这样的晚辈玩弄于鼓掌之间。
当然,这也属于儒生的通病。
大道理讲的好,但做事的能力和手腕,与其嘴上功夫相差太远。
若非如此,也不会弄到,终整个春秋战国之世,儒生都无法秉政一国,甚至,很少有人能够秉政一地了。
要知道,战国时期,连墨家和杨朱学派,都曾经大量的出仕做官。
但儒家从孔子到孟子,却一直是在流浪。
甚至,到了秦代,拼命跪舔秦国当政者,却也依然一无所获。
从这个方面来说,儒家确实应该要反省自己的作为。
所以,殷忠站在台上,心里面感觉别扭的不行。
表现非常的差劲,别说去实现上台前攻击法家的目标了,就连其身负的任务,也只是勉勉强强,才算完成。
而在殷忠之后,上台的韩诗派的代表,似乎也被殷忠感染了。
表现平淡不已。
至少,没有表现出什么新意。
当然,这也可能跟之前的黄老派、法家甚至思孟、重民和荀子学派,太过用力有关。
也与公羊和韩诗学派树大招风有关。
毕竟,这两个大学派,一举一动,都会引人注目。
而且作为开山立派,公开面向天下招收弟子的学派。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以及论述,实际上都已经广为人知,难有新意。
在这样的多重影响下,才导致他们在讲义这个阶段,直接垫底。
韩婴和董仲舒、胡毋生,也都对这个失利,没有什么太过担心。
在他们心理,讲义讲的好,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接下来的明道和论述阶段,才是关键。
就像现在,法家和荀子学派,调门起的这么高。
到了明道和论述阶段,他们抵挡得住来自方方面面的攻击吗?
董仲舒就安慰着下台后,一直闷闷不乐,感觉没脸见人的殷忠道:“忠啊,你不要太有压力了,其实,便是老师上去了,可能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