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什么家国天下,就为了他媳妇儿在京城活得更有底气些,这一仗也不能输。
让楚元有点不爽的是明章道长跟他媳妇儿说的话。
说纳妾这事该他解决这没问题,本来就应该如此。但鼓动他媳妇儿不喜欢了就一拍两散可不成。
但那是媳妇儿娘家的长辈,他能说什么?
明章的话不是谢穆宁信中转达的,是楚寿汇报京中情况时说的。
当时就看得楚元磨了磨牙。谁家长辈都是劝和不劝分的,何况他家还有几个娃。可他媳妇儿的舅舅和老爹就不会如此。
最近战事忙起来,楚元好久没给家里写过信了。
他媳妇儿也是知道北境战况的人,照旧七八日就给他写封信来,也不要求他一定得回。
虽然大多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儿,但他们这些带兵打仗的人,就稀罕家长里短、烟火人间啊。
楚元抽空看完家书,按日期放进匣子里。
姜曌走了进来,楚元以为他有什么发现。结果姜曌一开口道:“你夫人当初害口么?”
看在他对军中贡献也不小的情分上,楚元拨冗道:“害过!但京城天南海北的东西都能找得到,除了不当季的。但不当季的东西原本就不能吃啊。反正我使唤人去买过没熟的橘子,半夜也让人开火炒过栗子。”
姜曌想了想,“我让人去跟那些来边城的商队说说,让他们帮忙捎带些东西。”
楚元道:“那多慢啊。你去找德王,悬镜司有遍布天下的分部和人手。你多出些钱,再搭上些人情。让他们帮着你捎带东西可要快多了。反正他们各地的分部时不时就要互通消息的。”
姜曌眼睛一亮,“还是你有办法。”
看他急匆匆的就走了,楚元摇头,“头回当爹,真是一点也不稳重。”
一旁的楚俭笑,“属下觉得姜二公子成亲之后,身上多了些热乎气儿。这要当爹了,就更有人味儿了。”
楚元想了一下自己当初在山林间找到的那个无影刀,那确实厌世的情绪很严重。
而且虽然一开始他做为圆萧的叔叔很反对这门亲事,但不得不说姜二对圆萧着实不错。
他并没有之前自己和萧澈担心的在外头不顺,回家和最亲近的人撒气儿的毛病。反而是把什么风雨都挡在了家外,让圆萧可以继续过婚前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
圆萧算是坚持对了。
时间到了九月中旬,前线战事依然胶着。
谢穆宁预备带着那三叔侄回京城了。太后的千秋寿宴将至,同时钺儿三周岁的生辰也快到了。
“到时候咱们一家子进宫去给太后娘娘拜寿。然后回到家,咱们再给钺儿过生辰。钺儿有什么想要的么?”
钺儿托着他的小双下巴想了想,“想要姑姑。”
“这个不能许你,我也做不了主。而且就算有姑姑,也不能当做礼物给你的,再想想。”
钺儿也想了想,“那就要个媳妇儿吧。”
“这个也不行,人不能当做礼物。你想要的人,缘分到了自然就有了。”
“哦,那好像就不缺什么了。”
谢穆宁看着钺儿那副‘除了姑姑和媳妇儿我啥都不缺’的样子笑了,揉揉他的脑袋。
“你倒是个知足常乐的。那你记在心头,以后有什么想要了来找叔祖母兑。”
钺儿点头,“好的。”
太后寿宴当天,谢穆宁也是一早同那些老诰命一起进去拜寿。这三叔侄依然跟着铮儿和小世子混。
太后看到谢穆宁笑了笑,“你这还没怎么出怀呢。行,那过年还能看到你。”
谢穆宁侧了下身子,“从旁边看就有点明显了。”
诰命礼服比较宽松,从正面不大看得出来。
“去歇着吧,怀着孩子还带了三个小娃娃。去吧——”
一二品的诰命坐在一处,说着说着就说到前线战事上去了。
一开始是有人在问苏相夫人,都知道她小儿子去前线了。
苏夫人道:“哲儿啊,他还好,他是文职。不过近日也没什么信来。楚夫人,你有收到信么?”
谢穆宁摇头,“没有,一个多月没收到了。”
顾夫人在一旁坐着,没怎么出声。自从秦王不能再跟着吴大儒读书,他那一系的人都消停了许多。
毕竟秦王不能跟着大儒读书,又没能再出来参与政事。这在他的年岁就有点尴尬了啊。
尤其五皇子新近封了韩王,又马上要娶正妃过门了。
如今唯二在参与政务的是两个出身不高的、年长的王爷:赵王和楚王。
也不能说人家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出身不够,能力来凑也不是不可能。
而太子,依然占据着正统,名正言顺。
这样一来,秦王就真的不突出了。
长公主进来坐下,众人又换了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宝船快回来了。
谢穆宁也关注这个话题,不过毕竟只投了六千两银子,就不像二三月时那么揪心。
她身旁有人坐了下来。
转头一看,吴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