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其实从小到大,徐月华仔细想了想,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见过电视剧或是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爱老婆的好男人,甚至于有时她在看到影视剧作品习惯性塑造出嫌贫爱富整天骂丈夫不能赚钱的女性配角时,常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她的生活中都没有见到啊?
这样的角色既然经久不衰,时常出现,就应该是大众化的、很常见的,对吧?可她就是没有看见啊!
当然了,徐月华不否认现实生活里的确可能会有类似的情况,但这绝对跟“妻管严”一样,少之又少。反倒是重男轻女的父亲、在外唯唯诺诺在家耀武扬威的丈夫、忘恩负义的没出息儿子,很少会有人浓墨重彩的表演他们。
比如她爸,就是因为她是个女孩,当时不能生二胎,妈妈也不愿意生,他才离婚的。
又比如令她怦然心动的少男俞阳,阳光帅气爽朗活泼,私底下却是另一副面孔。
还有隔壁爱打牌的姐夫,对门每天回家连扫把倒了都不扶的大叔——他工作赚得也没有很多,大婶每天下班回家还得给他洗衣服煮饭。
……为什么从没有见过所谓的好男人,自己却还在憧憬爱情?
徐月华有点迷惑,迷惑到忘了去关心身边被家暴的隔壁姐姐。
万一以后她结婚了,遇到像她爸那种重男轻女的,或者是俞阳那样口蜜腹剑的,再不然是隔壁姐夫这种有暴力倾向的怎么办?谁能保证她未来的老公一定是个好人?妈妈跟隔壁姐姐结婚之前,肯定也不知道丈夫会是这样。
如果只是自己受苦就算了,万一有了孩子,连着孩子都得跟着一起遭罪。
隔壁姐姐不就是吗?
真正的苦难绝不仅仅是身上的伤痕,还有日渐怯懦的性格,与永远无法驱除的心理阴影,伴随自己一生,如影随形。
小女孩瘦巴巴的,靠在母亲怀里发着抖,哪怕隔壁姐夫动手打老婆时会尽量不打女儿,但日日夜夜看着妈妈在自己面前挨打,对这么点大的小孩子来说真的好吗?她还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吗?
要怎么样才能避免出现妈妈还有隔壁姐姐这种情况呢?除了擦亮眼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徐月华想了很久没想出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她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老师的样子,要是自己胆子再大一点,去问老师的话就好了,但如果真的问了,老师好像也不会解答。
如果是老师,会怎么说呢?
徐月华第一次尝试着不用自己的思路,也不代入隔壁软弱的姐姐,她先是想起妈妈,对呀,遇到错误的人直接离婚不就行了?那万一那个人发疯,像隔壁姐夫一样威胁说敢离婚就杀她全家呢?
如果是老师……
她应该会先下手为强吧?
力气没有对方大没关系,是人都会困,都会饿,都需要睡觉和进食,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多花点时间算什么?
不对。徐月华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么想是错的,换成自己可能会这么做,但老师的话……老师根本不会结婚吧?
想到这里,徐月华豁然开朗,她为什么要去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让自己置身于无法掌控且没有保障的境地?什么重男轻女的丈夫,表里不一的对象,还有家暴成性的老公?她考虑这些做什么?不结婚的话不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吗?
脑子里那根一直紧绷的弦嗡的一声断开,有时想得明白想不明白还真就这么几秒钟,徐月华如梦初醒,但第一时间涌上心头的,是后悔。
后悔下午被人堵的时候,她明明有经过一家外面放着几根木棍的店,却不敢跑不敢拿,被人甩耳光把衣服也不敢反抗,就知道哭。
后悔后悔后悔,后悔死了!
徐月华越想越难受,这种难受已经超越了她看见隔壁姐姐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时候,她看向这对刚刚遭受家暴的母女,母亲嘤嘤啜泣,女儿满脸不安,她才六岁,还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就已经受尽惊吓。
……一个孩子,真的需要父母双全的家庭才不会长歪吗?没有爸爸就绝对不行吗?
至少从徐月华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来看,好像是这样,也好像不是这样。
之所以说是这样,是因为无论影视剧还是身边的人,都会劝妈妈趁着年轻再找一个,孩子不能没有爸爸,说她一个女人带孩子不容易。而徐月华在学校里,也的确因为没有爸爸被人嘲笑和欺负过,于是她渴望爸爸,渴望父爱,直到现在,徐月华都还对父亲有着孺慕之情。
在这些洗脑中,徐月华没有抵抗得住,即便妈妈已经为了她能健康成长付出了所有努力,可她毕竟是个文化不高的普通女人,她不懂要怎么引导女儿,她只知道要让她吃饱穿暖有书读。
徐月华感觉脑袋一阵一阵抽抽,太阳穴那地方特别疼,她忍不住伸手揉了两下。
之前隔壁姐姐来的时候,徐月华总是不停地安慰她,好话歹话说尽,这一次她一句话也没说,对方反倒哭声渐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