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503. 第五百零三章红楼潜龙在渊117 最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03. 第五百零三章红楼潜龙在渊117 最终(1 / 2)

最终户部尚书被说服,上了那道折子,不是他立场不坚定,实在苏叶的计划戳中了他内心最深的期盼。

当户部尚书十几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朝廷不用为钱发愁,自己也不用每每为钱头秃。

可愿望终究是愿望,这么些年,国库年年用得精光,即便朝中无大事发生,有结余,也会被两位帝王以修皇陵和园子为借口,千方百计弄走。

他几乎每天都想辞职不干,可背后与明面上三位主子都不答应,他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只能一日日担忧头发变少,还未老就先秃。

户部尚书这道折子,可谓把整个朝堂炸开了锅,人头税是千百年来一直有的税种,几乎形成理所当然的定式思维。

现在竟有人提议取消,还是天天念叨着国库钱不够的户部尚书,这可太稀奇了!

百官第一反应,他没事吧?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还是最近压力太大,人彻底疯了?

户部尚书无视所有人‘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的猜测,目不斜视,郑重其事道,“回皇上,微臣核查历年人口增长数据,发现已有近十年人口增长缓慢,其中江南和京畿之地增长最多,其后是山东和川地,其余皆出现人口不变情况,就连一向条件优渥的关中和汉中,人口都维持十年前的水平。”

苏叶微笑看着下面,意有所指道,“江南和京城富庶,川地更是天府之国,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百姓有更多的钱,能养住更多的孩子,增加是正常的。”

“是,但这数目放在全大楚并不突出,远远比不上十几年前的增长速度,”户部尚书道。

“怎会?我记得东北,大漠,西域都有不少人,加上南邵收服的,人口不说翻一翻,也该增加四分之一才对,”苏叶状似疑惑道。

“回禀皇上,人口确实增加了,但相对于扩大的地盘,那些人口无异杯水车薪。拿东北三府来说,目前也不过开发了小半,还有大片土地,因为人手不够,白白闲置着。那都是能提高粮产量的优渥黑土地,没人耕种实在可惜。另外关外生长着许多珍稀药材,例如人参,但因为人口不足,无人采摘。”

“关中人口多,或许可以迁一部分过去,江爱卿,你和吏部的官员合计合计,迁多少人过去合适,去了给哪些优渥待遇,比如分配土地,奖励银钱之类的,到当地了安排建造新房。想来有土地可以分配,一些无地无业的百姓愿意前往。”苏叶吩咐道。

“皇上英明,可迁过去分配的土地是荒地,开荒已经不易,要是水利没跟上,出现水灾旱灾,对百姓而言就是灭顶之灾。”户部尚书连忙道。

“这个,甄爱卿,粮商会还是你监管着,粮商会在东北开辟田地有经验,此事交给你去做,务必把东北平原的水利修建好,再把土地规划好,配合当地官府分地分产政策。”苏叶转向甄士韬,也是现任商务部部长。

甄大人连忙出列,表示一定竭尽全力。

户部尚书没想到苏叶突然拐到这里,愣了一下,随即立刻在心里衡量利弊,东北是个大粮仓,如果能开发完,大楚粮食产量能增加六分之一,确实是大好事。

只是,“东北一向是各个勋贵大臣有钱人的庄子,采取大规模机械种植,给每个百姓分配土地的话,会不会降低效率?”他连忙追问道。

甄大人回答,“江大人不用担心,只要规划的好,可以统一解决机械问题,到时粮商会会在东北各地设立粮机站,百姓有需要,可以直接花一笔小钱雇佣器械,解决播种收割耕地等重活累活,可减轻负担。虽比统一大规模种植麻烦点,但也不会太过耗费人力物力。”

“原来如此,此事就劳烦甄大人了,”户部尚书笑的温和。

“不麻烦不麻烦,是下官应该做的,”虽然甄大人已经是一部部长了,却是正四品,比户部尚书还差四级,可不敢拿大。

加上他的商人出身,让朝堂这些考上来的官员们明显排斥不喜,就更要表现恭顺了。

不是苏叶舍不得品级,实在稍微高一点,就容易惹来觊觎,四品是一个坎,跨过去了就是gāo • guān行列,能被人叫一声大员,以后升任一品乃至一品都有可能。

但很多人一辈子无法跨越正四品,成为从三品官员。

苏叶给商务部部长设立这个品级,恰好卡在这个关键位置上,正适合新部门部长。

不仅商务部,其他新部门也是这样的,有的会更低一些,比如铁矿部,部长只是从四品罢了。

“但国库没钱,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移民的花销,国库都拿不出钱来!”户部尚书笑着笑着,立刻图穷匕见,直接卖惨。

苏叶:......

甄大人:......

众人舒了口气,户部尚书还是那个户部尚书,果然抠门的性子一点没改。

甄大人无奈,回禀道,“粮商会原是商人组织,按照皇上意思,已转变为粮食服务的机构,为保障大楚粮食安全,掌握大楚粮仓,目前正在资源重组,把研究,服务和粮食贸易分开,形成三个相对dú • lì又互相合作的团体。粮商会原本赚的金钱,将会用于支持粮食研究和服务,农技站就是规划的其中一项服务。在农技站,百姓可以买到良种,化肥,农具,以及租赁机械等等。除此之外,农技站还提供培训服务,教导农民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和药材,套种预种方法等。”

他仔仔细细禀告了粮商会拆开重组后的任务,务必让朝堂文武百官都知晓,粮商会真不是商人组织,而是为粮食增产,为农业服务的。

“做的不错,既如此,那就在全国各地设立农技站,站长为从七品,受当地官府管辖,配合当地官府完成农业相关工作,”不等百官反应,苏叶一锤定音,直接把这农技站变成官府机构。

这又增加了几千个有品级的官员名额,户部尚书抽了抽嘴角,官员越来越多,国库发的俸禄岂不是也越来越多?

越想越不是滋味,哎,只希望皇上那国企赚钱的法子有用吧。

“臣遵旨!”甄大人连忙答应。

苏叶看了一圈,点名吏部尚书,“这件事康大人配合,尽快落实,农业是根本,不可马虎。”

康驰站出来应承。

“至于前期费用问题,甄大人,粮商会历年的收益是否能应付?”苏叶直接询问。

“回皇上,目前粮商会总收益有三百万两黄金,留下一部分做研究,以及今年秋收购粮运粮的资金,可挪出两百五十万两黄金,”甄大人说的时候,颇为得意。

短短十年间,他就为粮商会攒了这么大的家底,要说能耐,称一句当世陶朱不为过吧?

果然,百官听完只觉讶然,竟有这么多吗?

比国库一年的收入还多出一半,虽说是十年的积攒,可已经很厉害了!

要不是这是皇帝私产,要不是皇上现在决心拿出来修水利,设立农技站,他们可真要弹劾这甄士韬,还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甄士韬似乎明白他们在想什么,直接道,“这里面的每一分钱都是合法所得,粮商会这些年经营,除了钱财之外,还提高了粮食产量,开辟更多荒地,引进新的良种。在粮商会的带领下,粮食总产量是十年前的六倍!皇上,微臣斗胆代粮商会众人求个恩典,这些年他们兢兢业业,既有功劳也有苦劳,尤其是那些兢兢业业搞研究,提高产量的研究员们。”

“做得不错,是该论功行赏,甄大人下去列个名单出来,做出贡献的研究员给品级,就从正五品往下都可以分。”苏叶点头赞许。

“皇上不可!”当即有御史台大臣大惊失色,站出来反对。

苏叶瞄他一眼,眼神锐利,“秦大人,司农官为几品?”

“这......正五品,”秦大人迟疑道。

“那这些年,司农官可做出什么功绩来?朕不要求多的,提高产量啊,发掘新种子,或者改良农具,任何一项就好,这功劳可有?”苏叶淡淡道。

“这......臣失言,”秦大人面色为难退下去,他也不是司农官,哪里知道司农官有什么功绩?

而朝堂上站着的两位正副司农则战战兢兢跪下,“臣无能,未立下寸功!”

两人额头冒出细细密密的汗,是被吓得。

“起来吧,”苏叶无奈道,“朕也知道你们的职责,是督促全国粮食春耕秋收,尽职尽责就罢了,改良良种增产也确实难了些,朕如此要求就是为难你等。”

这话一出,简直是在两人脸上扇巴掌,他们是司农官,想办法为粮食增产却很为难,相当于说,他们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

但两人心里也委屈,改良种子和增产,哪个是容易的?

他们是科举出身,虽然不是五谷不分,但对地里的庄稼,哪有农民熟悉。

谁想到皇帝如此厉害,弄出一个粮商会,垄断全国粮道不说,还整出一批莫名其妙的研究员,让粮食产量蹭蹭上涨。

他们说做不到,就显得特别无能了,人家都可以,为什么你不行?还配坐在司农的位置上吗?

两人心下难安,深觉官位怕是保不住,不由埋怨秦大人多管闲事,皇上要设立农官就设呗,人家立了那么大功劳,封赏个五品以下的官职怎么了?

所幸苏叶没打算拿他们开刀,瞥了秦御史秦一眼,直接道,“以后这些农业研究员就统归你们管辖,按功行赏便是,从九品级到从五品,你们知道怎么做。”

两人闻言顿时大喜,立马磕头应下。

不仅没有被降罪,甚至还增加了权柄,原本一个按部就班的司农官,管的就是一些给全国各地发公务,督促农耕之事的闲杂事。

这都是年年做惯了的,当地父母官也不需要他们催促,因而都是闲事。

现在皇上把一群能研究出新良种,新种植方法,提高产量的研究员分配给他们管,相当于增加了他们手中权力。

当然了,两人有自知之明,知道研究方面插不上手,可作为顶头上司,研究员的功劳也有他们的一份,且研究员的升迁掌握在他们手里,这是实实在在的权利。

苏叶如此做,自然是名正言顺让研究员获得品级,目前来看,好似是司农官手下的编外人员。

等到他们因功劳获得官身后,一步步升上来,早晚会取代现在的司农官。

以后,司农官的位置就不再是科举入仕的官员来坐了,而是在农业上有突出功绩的研究员们!

“甄大人,把之前那些研究员做出的贡献整理一份,交给司农官,由他们决定如何论功行赏,”苏叶吩咐道。

“是!”甄士韬立刻答应。

秦大人还有不满,那些泥腿子出身的研究员,怎么能当官呢,却被身边同僚一把拉住。

他们示意秦大人去看那两位司农官的神情,挡人前途的事千万不要做,不然啊,即便他是御史,也遭不住愤怒的炮火。

何况两位司农官这些年兢兢业业,没有一点错处,秦大人要是反对害得他们失去到手的权利,甚至丢了官职,报复起来,够秦大人喝一壶的。

这两位司农官可也是官僚家庭出身,家族世代都当司农官,因为不功不过,一直没机会提升。

现在苏叶抛出橄榄枝,只要他们带领研究员做出功劳,一定会往上升一升。

虽说是为了给人腾位子,可他们高升是事实不是吗?

秦大人看着恶狠狠瞪过来的眼神,面色不好,倒也闭上了嘴。

苏叶在上头看得很满意,这种借力打力的方法果然很好用,给一些人利益,他们为了保住利益,自然会跳出来把反对之声压下去。

解决完这桩事,甄大人重新回禀,“粮商会每一笔收入支出都清清楚楚,有记录可查,臣恳请皇上派官员调查,以免大家怀疑粮商会的用心,粮商会上下都在努力做事,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不错,”苏叶赞许点头,“甄大人能主动提出,可见问心无愧,江大人,你就从户部调配几个官员和账房,去接收粮商会的账本,好好清查一番。”

说完,不给众人反应机会,又下了一道命令,“至于粮商会里那些商人,只要查出没问题,就赐牌匾‘取之有道’望他们一如既往,重诺守信。”

这倒是没什么,一块牌匾而已,大臣们还不看在眼里。

可当消息传到商人耳中,顿时沸腾了,有这牌匾,相当于有了金字招牌!

没想到加入粮商会还有这好处,一下子就在本地乃至全国出名了。

这是许多商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也让那些一直被甄士韬压制的粮商们,顿时扬眉吐气。

虽然赚的少了点,还时不时要参加这个捐款,那个慈善,总是被当羊薅羊毛,可拿到这牌匾,一切都值了。

甄士韬忙代替粮商会的商人们跪下谢恩,同时心里长舒一口气,自己算是给粮商会上下有个交代了。

中上层管理,删删减减都入了商务部,剩下的也得到提拨,成为粮商会的管理层。

研究员们论功行赏基本都有个官身,哪怕是最低等的从九品,也算改变阶级。

商人们获得想要的名誉和地位,以及作为商人最重要的肯定。有了这份肯定,未来做生意都容易些,百姓和其他商人也更相信些。

如此,他这个管理者才算圆满退场,感谢皇上,皇上可真大方。

他真情实意磕了三个响头,然后道,“那两百五十万两黄金都可投入到水利建设和农技站的建立中,绰绰有余!”

“好,爱卿做得不错,赏赐顶戴花翎,黄金百两。敕封甄老夫人和甄夫人四品诰命,还望甄爱卿往后尽心竭力,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甄士韬感动的热泪盈眶,虔诚的磕了三个响头,娘啊,儿终于做到了,为您挣得诰命!爹啊,我们一脉从此也是官身了,改换门庭,儿做到了!

弄到这么多钱修水利,也算大功一件,众臣不好说什么,只能羡慕的看着。

未免他们生出别的心思,对粮商会生出觊觎之心,即便没想着做手脚,把亲友安插进去抢功劳也是一桩麻烦事,苏叶直接道,“粮商会以后的收益,都用来兴修水利,多余则赈灾,无论是洪灾,旱灾,还是蝗灾,都设立专门的款项,平时不许动。另外除朝廷的太平仓以外,粮商会额外设立粮仓,里面的粮食归帝王所有,可得给朕管好了。”

其实粮商会早在各地设立粮仓,粮食也一直是满的。

之所以不交给朝廷,是怕那些朝廷官员贪污,等到需要的时候,一点粮食拿不出来。

还不如一开始就分开,需要用到的时候,当地官府拿不出来时,可以救急。

当然了,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就要对官员进行处理了。

粮商会粮食归属皇帝本人,相当于她一个人的库存,官员动一个试试。

这就是皇帝的私库,你还敢从皇帝私库淘银子,不要命了?

这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百官再说不出反对的话,对于粮商会这样的民间机构,心下不满也不敢再说。

对此,苏叶很满意,不枉费她一层层绕圈子。

终于说回正题,户部尚书江大人上前,直接道,“关中能迁去东北人口有定量,填不满那广大地区,何况还有新接收的南邵,南海诸岛,勃固一半土地。都是地广人稀,又物产丰饶,如果无人耕种,实在浪费资源。因此臣建议,开放恩科,多招收进士,选拔更多官员。免除人头税,鼓励百姓多生。”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都思量开了。

江大人说得有道理吗?那自然是有的!

地盘越来越大,可不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官员去治理,也需要更多的百姓去填补。

不然地盘打下来都是无人区,能起什么作用,守边还麻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