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笑面人生 姜昆> 分节阅读 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0(1 / 2)

“庸俗了”。乍一想,真感到相声有点“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细一琢

磨,忙来忙去,是好事。不如此思索,艺术怎么向前发展呢?问题无非是由观众热

烈的期望和不满足的批评所产生的。那么在如坐针毡的状态中冥思苦想一番,无外

乎仔细的思考,虑出一点毛病生成的原因,虑出一点前进的道道来。

观众热切地期望着相声的数量,但并没有忽视它的质量。而且他们最公正、最

无私,好就鼓掌就笑,不好就沉默就失望,再遇到不好的,先是笑,笑完再撇嘴。

评论也“尖刻”了,就是对待一些传统的表演手法的出现,觉着不合时宜了。

观众不讲演出的新与旧,而是说:“俗气,格调不高!”看看,不是新与旧了,是

是与非了。

再有就是观众的主要成分青年的特点——真敏感。有的包袱,你没铺垫,他就

明白了,这当然谈不上包袱“响”了。再想想现代青年的生活内容面之广,这些都

应该好好地虑一虑了!

思来索去,人们的要求高了,连时代的节奏都变了。

于是,为了保证剧场效果,不注意“包袱”质量的表演出现了,不根据内容的

需要而只追求形式上的“新异”出现了。吉他伴奏,通篇的口技挤进相声的表演中,

这一切,又困扰着我……

鲁迅先生曾断言,就是在中国的这些口头文学中,以后要出现福楼拜、托尔斯

泰。天呵,我初中毕业,李文华小学二年,加起来寸高中肄业。

我们如果有志向这个方向走,当付出怎样的努力呀!……

今年年初去长春,飞机在沈阳耽误了几小时。再起飞时,天空黑洞洞地像块大

幕布。忽然,从机窗向下望去,下面灯光闪烁,有人告诉我,那是四平市。我只见

那昏暗的灯光,一闪闪地好像在向我们机上的人们炫耀着什么,别的什么也看不见。

这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底下诺大的城市中,最有实际内容的是那样默默地

不为人们所见而蕴含着;而点点灯火,充其量不过是个灯泡而已。于是,一点想法

从心底油然升起:如果说,我们在台上的一段相声,就是那点点灯火,那么我们应

该在无声的时候,用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去做更有实际内容的工作……

写于1985年底

改于1996年8月

《大能人》折摄记

看了我和李文华演的电视小品《大能人》,我“噗哧”笑了——为自己过火的

表演笑了。真是干什么都不容易呀!没出所料:演“砸”了。但我并不后悔,不信,

有拍摄五篇日记为证。

2目26日

爱人替我传呼电话:北京电视台导演林汝为下午来找。见了面,原来是叫我和

文华一起演个电视小品。“剧本呢?”我问。林递过一张《人民日报》,上面有一

篇小说《大能人趣话》。我把报纸递给她:“这是小说呀!”“只要你们同意合作,

马上搞,争取两个星期完成!”天呵!两个星期,大小这也是个剧呀!除了我们有

赴港演出的准备工作不说,就是排戏的话,光写剧本,分镜头,选景地,找演员,

那也是一大摊子的事呀!林导这个人很固执,过去我和她合作过,她是个想干非干

不可的人,我知道她该讲理由了:“这是个农村题材,讲尊重妇女,提倡精神文明

的事,主题不错,3月份是文明礼貌月,你们二位该作点贡献才对呀!”(看看,

将上军了)不容分说,她走了,说是找我们领导去,真没办法。剧本的任务她交给

我了。真是大松心,您知道我会写吗?有了,找八一厂编剧李平分,他笔头子快,

看在多年朋友的面子上,让他在我这儿开开夜车。

一个电话,平分风尘仆仆地来了,我一提他就叫起来:“我的天啊,一个剧要

在一昼夜搞出来,要命哪!!”甭管他嗓门儿多大,我是不让他走了。

吃完饭就念小说,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短篇:“不错,语言真好,就怕到剧

里没味了!”我说:“甭管味儿,先搞出来再说”,我俩冲着录音机拉架子,一直

说到我睁不开眼为止。我睡了,他还在写。我知道第二天我醒了以后,他准睡着了,

但剧本也准能出来。我了解他。

3月1日

真没想到领导看了本子,同意了。前天的会在我们家开成了。他们这个小班子

搭得真不错,怎么找的,全是喀崩脆的急脾气。制片主任梁士龙说:

“没问题,玩命干!”摄影师唐果说:“我趴着拍,也要拍下来!”和林导合

作的鲁导更是急,他开会都坐不住。尽管走路的姿势不好看,可他总爱在屋里踱来

踱去。看来走路增加了他的思维,他把每一个细节想得都很细致。

我想插嘴,他说:“别的你甭管,你能把‘大能人’演好就行了!”早上林导

给我打电话:“今天我开夜车分镜头。”我问她:“就一个本子,你拿什么分?”

“你和平分听录音!”真有她的。

下午,剧务小冯打电话告诉我:“鲁导已经到郊区选景去了,梁士龙去找演员。

美工们拿着那张报纸在准备服装,5日试装,6日读剧本,7日集中进景地,8日

开拍,14日完成!”天呵,够赶啰啊!

3目8日

连搞过电影的平分都惊讶:“太快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也是个摄制组呀!”

我想原因很简单:人心齐!一班子人,一呼百应。

昨天上午集中,两辆汽车解决问题,连人带机器全送到了西山脚下的海军招待

所。吃过午饭后,全体进入拍摄现场——四季青人民公社。看完两个景地就晚上6

点了。回来后导演说戏,演员对词儿,一直到11点。我和文华老师回到屋,他问

我:“鲁导他们说画角度,这是什么!”我说:“我也不知道,睡吧,明天5点钟

就得化装。”李老师进被窝才想起来:“好家伙,今儿早上到现在还没闭过眼呢!”

今天的拍摄真紧张,不过也挺有意思。负责灯光的同志拿着张报纸,美工拿着张报

纸,录音师也拿着张报纸。因为剧本来不及印,复写了几份,只有导演、摄影师和

几个主要演员有。李老师打趣他说:”不知道的,看咱们真突出政治,这么忙还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