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了宗教上的事,张昭的下一站,就是他最关心的国子监建设了。
自从张昭七年前开始恢复各州州学开始,到现在来说,总算是有了一点点的成就。
现在在凉国中,自沙州往东,哪怕是最偏僻的桃州和宕州,也都有了州学。
虽然教学水平依然很低,但至少架子是搭起来了。
而且在实际中,还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这些州学的教学水平不行,但是教识字和简单加减法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州学虽然没培养出几个饱学之士,但是为张昭提供了一定数量识字、明理、有见识和抱负的中低级军官。
而在凉州,张昭对于州学和国子监就更重视了。
自刘纳上任国子监以后,张昭就在与他商量改革国子监。
到现在,也可以说基本改造完成,张昭首先扩建了原本的国子监,将之改为了琼明院,琼明院所传授的知识,就是儒家六艺。
然后又在原国子监隔壁,兴建了专门研究各科科学的奇巧院,以曹延明为山长。
奇巧院光是占地就有一千余亩,还在城外马城河边有分院。
然后还有一个以研究农学,比如育种、育肥、套种、嫁接等技术,还要负责各种牲畜,特别是战马的配种与繁育的学院,称为齐民院。
这三院,都隶属于国子监的管辖之下,光是这三院的规模,就比张昭的永训宫要大。
如今凉州三院,在关中名气非常响,他们就是张昭筑的黄金台,是彰显他文治决心的实物。
这一场场的花费,可以说,石重贵那个修几个小宫殿,跟这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石重贵前后也就花费了十几万贯,张昭这三个院加上大慈恩寺,目前就花费了超过四十万贯。
但双方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石重贵这十几万贯是从民间巧取豪夺而来的,其中每一贯钱,都几乎代表着一家百姓走投无路。
但张昭花的这四十几万贯,他连一贯铜钱都没掏,而是直接印的银票,实际成本五贯钱都不到。
凉国特别是凉州经过这十年的发展,户口繁盛,商路畅通,别说四十几万贯,四百万贯的银票,也能消化的下去。
这就是金融的魔力,张昭几乎是用白纸变现了四十几万贯,结果不但没有造成什么损伤,反而因为国子监三院以及大慈恩寺的建设,拉动了一大波的内需。
而且张昭这钱也不是乱花,比如修建保昭塔所用的赤红金砖,实际上就是后世那种土窑烧的红砖。
为了把这玩意弄出来,张昭又搭上了大量的研发费用,到现在虽然使用成本仍然高昂,但却是值得的。
因为光用红砖,也还是无法将四五十米高的保昭塔给垒砌起来,必须还要用到粘合剂,这就逼得凉州国子监奇巧院,不得不开始着力研究。
张昭最开始给出了水泥的大致方向,研究的也很顺利,因为水泥根本没什么难的,无非就是煅烧石灰石等玩意,然后注意配比而已。
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原因是太贵了,不提研发费用,光是煅烧石灰石,在这个煤炭开采困难的时代,耗费就是天价。
用木柴当燃烧物的话,恐怕把河西陇右都烧成沙漠也不行。
实际上就是红砖,最大的成本仍然煅烧。
所以,最后奇巧院把大唐时期的糯米汁砂浆配方给复原了出来,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有了红砖配糯米汁砂浆的修筑法,不但有利于筑城,更有利于水利设施的建设。
用红砖来筑城,还是太奢侈了,但修建某些由于地形和土质原因,而无法新修水利设施的地方,比如某些地方的水库、水渠等建设,却再合适不过。
而这些技术的研发和进步,也进一步带动了对付煤炭的需求,甚至把曹延明的研究方向都给带‘跑偏’了。
现在曹延明负责的火药研发,已经从军事用途,勐地向民用转变。
主要就是为了适应煤炭开采的需求,而这又进一步带动了开采行业的极大发展,分金都现在都快从张昭的工兵,变成‘国有采矿集团’了。
同时张昭也没有强行让曹延明等把火药的研发往火器上弄,因为火器的使用成本,对于目前的凉国来说,也还是太高了。
而且武器的革新,往往是与战法、阵型、兵员挑选、编制等方面的军事革新绑在一起的。
凉国目前也没有只依靠河西陇右灵武夏绥之地,就能完成这个变革的能力。
张昭现在核心的地盘,就是后世的甘肃、宁夏、xīn • jiāng、青海东部和陕北。
哪怕在后世共和国,这些地方也难以称得上有多富庶,基本都是比较落后的地区。
这种地区,是没法产生近代军事革新,是没法进入火器时代的。
从实际情况来说,目前张昭治下河西陇右灵武夏绥四地中,会骑马射箭的,估计有上百万人,箭术不错的,至少有十几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