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素被安排在了沈家的主宅的厢房居住,然后讲学时再经过月洞门到旁边的书阁中去。
他只打算住半个月便要回老家酸枣,因此讲学的时间不能安排得太晚。沈霁跟沈亿陆、阎舒报备之后,便开始张罗讲学事宜。
看见她为此忙得不亦乐乎,李云杳道:“让你读书你总是提不起兴致,如今为了讲学的事宜,你忙得脚不沾地倒也欢喜。”
“师祖讲学这么大的事情,当然得我亲自去操办!”沈霁道。
李云杳拆穿了她:“你只是喜欢热闹,觉得家中来了这么多人,很好玩。”
沈霁:“……”
“罢了,反正这次的讲学,你我都能受益。”李云杳最终没有干涉她的行为。
在讲学之前,沈霁也没有闲着,有空就往王昭素那儿跑,偶尔请教问题,更多是向当事人求证一些外头流传的传闻。
比如传闻王昭素买东西从来都不讨价还价,人家说多少他便给多少,即使人家跟他说买贵了,他也不在意。
还有,他家有头驴子,经常被人借来使用,他很大方地借出去了。而每当他要骑驴子出门时,都会先问仆人有没有人来借驴子,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才放心。
流传更广的是他曾经有一次将家里堆积的名贵木材拿出来出来晒,到了夜晚的时候,就有小偷盯上了这些木材,于是来盗取。他知道之后,不仅没有捉拿小偷,反而将这些木材丢出门外,让小偷取走。小偷见了都羞愧不已,从此他家中再也没有小偷光顾。①
王昭素见她八卦地问起,便反问:“你不赞同老朽的做法?”
“这不是赞同不赞同的事情,毕竟师祖的行为决定那是师祖个人品德的反映,别人没资格也没道理对此指手画脚。”
“那换了你,你会如何做?”王昭素问。
“不好说,立场不一致,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为富者,慷慨解囊是仁义;为官者,见不法之事而不予惩处,反而默认其作为,有可能会鼓励了不法之事的发生,导致更多百姓受其难,是渎职。”
王昭素并不意外沈霁的答案,他也不生气或是因为沈霁的看法与自己不同便觉得他们应该站在对立面。
他精研庄老之学,淡泊名利,自然也有些“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沈霁出身官宦之家,所思所虑自然更多考虑了如何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