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庶子功名路(科举)> 150、第一百五十章【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0、第一百五十章【二更】(1 / 2)

寻芳早瞧见李瑶人了,就是懒得理会。

这边儿跟梁佩恩他们聊了一会儿后,叶寻芝跟杨雪松也到了。寻芳于是跟梁佩恩找他们说话。

其实寻芳一开始觉得杨雪松可能不会来的,因为按照政治立场来说,梁佩恩的先生可能跟李相有些不对付。

李相因为李瑶的原因,不太受都察院那边儿的人待见。都察院原本就是负责弹劾官员的地方,因李瑶的事情,李相被杨雪松的先生说过几回。

但是听说李相对都察院的人态度也还好,家里的事情一旦被他知道,李瑶也是被一顿毒打的。

但不管李相态度怎么好,杨雪松到底不是跟他站一条线的。

朝廷中,多少人想要将李相从那位置上拉下来,李相自己不可能不知道。即便如此,他还是邀请了杨雪松,他不可能不知道杨雪松跟他先生的关系的。

这边让寻芳觉得疑惑了,要么是李相真的不在意,要么就是李相心里很清楚杨雪松的立场,但是装作不在意。

寻芳没见过李相几面,也不敢妄自揣测李相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能说目前李相给他的印象其实还不算太差。

人员很快便到齐,宴会正式开始。由家中主人李相说了开场之后,大家便开始吃喝起来。

春季百花开放,许多菜品上都添加了花朵做点缀。

文人只见总要有些诗文,大家开始击鼓传花,传到的要限韵念诗。

这对寻芳他们来说并不难,在场不是进士出身,也是举人买官出身的,对于他们来说,作诗就跟吃饭一样简单,限韵要做成一首诗很难,但是作一两句的话,其实难度不大。

寻芳也做成一句,被记录了下来,想是到时候会被做成宣传。在这宴会之中结识各样人物,对在场的人都是有好处的。

这次的宴会不像之前那些同窗宴会,是真正跟官场中众位官员的宴会。性质其实有很大不同,寻芳这次真的算是沾到了政治的边,这样持续壮大自己的名声,再过几年,他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时候对于秀才来说,寻芳已经是很值得被尊敬的存在了。

虽说都是大男人的宴会,但是在场都是一些丫鬟在伺候酒水,所以这大厅内不止有男人,也有女子在其中,厅内放了花朵,敞开大门又是花又是湖的,微风迎面吹来,很是惬意。

在场喝了酒作了诗之后,大家聊起了最近的政治局势,说了一些南蛮的事宜。

但是比起南蛮,寻芳觉得大家更担忧的是北芳戎人作祟。

“如今也算是两面夹击了,他们听说我们南方战乱,最近也趁机来搅扰北方。要是南蛮如今趁势打过来,只怕兵力不够维持。”有人在桌前说道。

这讨论到政事,李相便叫一些下人都下去了,酒水他们自己斟用。

听到这里,寻芳他们的眼神也变得稍微有些严肃。

这是讨论如何针对南北方的战事,对于他们这些朝中臣子来说,是可以讨论的,只要不聊到皇家的事情,他们能了解的一些信息还是挺多。

“依我说,如今应该再加强兵力才是,但是各省这样的情况,兵力实在不足。有没有可解的办法?”

“像是之前那样,一旦出了乱子,再派兵过去,实在太费力。等朝廷官兵到的时候,他们仗都打完了。南方区区匪患,一群乌合之众,居然扰得咱们一下子去了两个省份,民众一路逃难,就是后来将土地夺回来,也是损失惨重。这样劳民伤财的事情,就是因为地方兵力不够所造成的。”

“可如今没有可解的办法,皇上不许地方增加兵力。”

“但是如今各省都加了巡抚,也算加强了些兵力。”

“这又如何,一任巡抚只在任三年,想要熟悉各省官员,也得半年时间。况且小城还是容易被攻占,这样单独管理,周围省城不配合,一旦粮草或人力跟不上,被打下来也很简单。要我说,就应该加强地方兵力,每年养兵练兵才是救国之法。”

“这怎么能行?你忘记前朝是怎么灭的了?就是因为地方做大,威胁朝廷。”

“灭什么?天下还是咱们皇家的天下。”

杨雪松说道:“养兵练兵并不在一日之功,也得粮草供应得上。这样朝廷税收要么增加,要么就是上供少些,实在也难。”

虽然是好解决的办法,就是抛开地方会有做大的嫌疑,养兵也不是一个节省的事情。

这时候也会每年固定征兵,服役三年左右就能够回去,年龄段基本在是十五到五十五之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参军。

古代的粮食产量跟现代不同,需要一大部分人种植粮食,所以每年不可能征收特别多的军人,也不可能所有人到了年龄就马上去参军,所以会规定一个年龄范围,要是今年征兵少了,那就在这范围内,选取一些还没有参军的人去服役。

但是这会儿如要加强各地的征兵,那粮食的产量肯定会有所减少,如还是同样的税收,劳动力就可能会跟不上。

要是南北开战,粮食是肯定要储存够的,你要打仗,后勤总得跟上。否则这仗还没有打,士兵的肚子就填不饱,这还打个屁啊?直接投降就好了,肚子吃不饱,去了也是送的。

这样说来,想要减少粮食产量,就可能有些痴人说梦,不多收取粮食都已经不错了,还减少。

寻芳思考了一下,说道:“可以增加边境的兵力,另外南北各省调整税收,朝廷支援一些,估计不难。”

这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了,既然不能增强全国各省的兵力,那就增加一些重点会遭受人祸的地区兵力,这样就可以在关键时刻有效地防御敌人。

其实一个省的人,很难说抗击南北他族的侵扰,加强兵力,不过是让他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守住城池,等待朝廷派兵支援罢了。

寻芳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确实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其实寻芳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各省的人打配合,一旦一省发生战事,周围各省就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支援,不管是在兵力上,还是粮草上,都优先支援。

但是仔细想一想,又觉得这想法太过理想,应该不太可能成功。

若是在现代的话,从北到南,都不用派兵,直接远程发射炮1弹就能够将敌人封在国1界1线之外。

即便不是战事,运送物资也是很快速的,各地灾难发生的时候,解1放军总能很快到位。

但是在古代不同,光是传达消息,运送物资,这些时间就不止一天两天。

各地方的军队跟物资到达之前,那个城可能就已经提前被攻打下来了。

还有一点就是,各省的官员其实可能并不互相认识。一旦为另一个省城作保,自己所守着的城池就可能不保,尤其是临近城市。

除非是必经的省城,否则敌方这个城池打不下来,就很可能绕路攻打另外一个省城,这样一来,要是全力支援了别的省城,谁能保证别的省城也同样能全力支援自己?

在别人的省城危险的同时,各城的官员首先想的肯定是自己所守城池的安危。

除非是两省官员互相认识且信任,这样你出了事儿我愿意倾尽一切去帮你,就能够搭建起互相帮助的桥梁。

但是这实在太难了,大部分情况下很少会有人愿意这么做。

这是即便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左右的事情,因为皇帝也没有办法确认,在两个省城互相接洽的时候,能否成功互保。

一般情况下,都是朝廷接到消息之后,另外快速派兵下来。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从外国卖粮食,但这基本可能买到的就是陈了一年的粮食,还有就是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

除非是全国闹粮灾,否则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