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一次的新式科举之中,朱由检将命题的权利交给了大明皇家科学院,而不是由自己再去亲力亲为出题。
毕竟在专业知识上,尽管只过去了一年时间。
但大明皇家科学院的不少研究员,自身的水平其实已经开始略高于朱由检了,毕竟在前世的时候,朱由检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而已。
毕业了这么多年,还能剩下多少墨水呢?
但朱由检也没有完全不插手命题,还是与之前旧制科举一样,由他来出新式科举第三考之中最后的一道大题,也就是关于大明发展相关的题目。
这种题目一般来说都具有相当高的开放性,考生大多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认为大明还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好,今后要如何在这些不好的地方加以改正。
毫无疑问。
这样的题目无疑是对那些一心只扑在书本上的考生最致命的题目。
如果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没有对大明民生的一定了解,那么拿到朱由检所设立的题目,该懵还得懵,不会写的是一点也不会写。
毕竟,尽管表面上来看大明的大学院制度已经有了后世高等教育的雏形。
但说到底,还是朝廷选拔官员的考试,从新式科举到大学院学习,到最后的出仕为官,为政一方,都是朱由检划定好的发展路线。
所以说,不仅仅要学习足够的新学知识。
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储备,这就是朱由检对于今后新式科举考试的预想,而这一次的新式科举由于时间上更加充足。
考试时间是由朱由检提前就规定好的。
在大明每年的四月初左右,如无意外,将会一直延续下去,而那“有教一方”的牌匾,这一次依旧沿用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