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0章(1 / 1)

当初买这个小铺子的时候用了三百一十两多点,经过这么多年变化,这个铺子涨了些,能值三百五十的样子,纯粹按照铺子的价值分的话黎成石他们只能拿到一百七、八十两,黎成志多给的银子是那个月的份子,还有他对弟弟、弟妹的感谢。

当初要是没有弟弟和弟妹的帮忙,他和白秀荷哪里有能耐卖米线挣钱,供明德继续读书考科举,给明礼银钱在州城置办宅子。

至此,米线铺子全权归了黎家大房,姜芷芸在这笔钱的基础上再添了些后,在其他地方另买了铺子。

算算三房如今的家底,县城一进小院一座,铺子两间,水田十亩,旱地二十亩,村里的宅子一座,还有手上的现银,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少说都有一千五百两。

这其中,姜芷芸打算将那间小的铺子给黎明瑾做陪嫁,还有五亩水田和十亩旱地,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能够钱生钱的资产,瑾哥儿成亲了之后靠着这些嫁妆就能把日子过下去。

不管黎明瑾嫁得好还是坏,这是做爹娘的给孩子的保障,也是在告诉黎明瑾他的身后有家人的支持,遇到事情不用怕。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334章跟着守夜

黎明瑾同姜芷芸嘀咕了一阵黎家二老以后的安排,姜芷芸拍了拍黎明瑾的脑袋:“行了,娘心里有数,晚点同你大伯、二伯他们商量好,等到守岁的时候让你爹提出来,大家一起劝一劝,兴许你爷和奶就同意过年后搬去县里住了。”

姜芷芸在大房和三房刚在县城买院子的时候让黎成石同黎老头和黎老太提过这个问题,当时他们两都不大乐意,而且他们那时候也要年轻一些,最后尊重他们的意思,继续留在村里。

到现在这么些年过去了,大家的想法、见识、身子都有了变化,估计再劝一次二老应该不会再那么坚定。

黎家这边的儿子媳妇们商量着把两位老人给接去县城长住的时候,白志文乘船回到了昌平县,他这一次回来同样带着一大牛车的年礼,回来之后的前几日过得和去年差不多。

有可能因为过了年就要到下一轮乡试了,县城的文人圈子比去年对白志文更热情了些,拉着白志文不停地说话,打听府城那边的情况,希望能从白志文嘴里知道一星半点明年乡试的消息。

事实上,白志文确实知道一点消息,比如说有哪些翰林官员有可能派到原汉省来主持乡试,这些官员喜好的文章类型等等。

这些消息当然不可能是白志文从学院那边得到的,是他和黎明德的老师章安浩在来信中隐晦提及了些。

别看这两年章安浩回京去了,可他对两个弟子的管教可是一点都没放松,通过来往信件布置题目,让弟子写了文章送到京城。

虽说这样的指导比之前见面更慢,但是也是有效果的,因为两弟子考中了秀才之后章安浩教他们的不再是怎么写文章,而是写文章的基调。

章安浩的格局比晋台书院的教谕高得多,在他的指导下,白志文和黎明德的进步很明显,在月试中屡屡出彩,从丙等评级稳步上升到了甲等。

通常来说,晋台书院的甲等秀才在乡试中只要没意外,那就是铁板钉钉的新晋举人,白志文和黎明德如今挺受书院教谕们重视的,学政都关心过他们的情况。

虽然老师说的同乡试有关的消息白志文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不过书院的同窗们整理收集的乡试消息就无所谓了,这些都是学政和教谕们默许了的。

这些昌平县的秀才们一个个听了白志文说的乡试信息后如获至宝,恨不得当场拿笔记录下来,生怕漏了哪个字让他们参加乡试的时候比别人差。

实际上,这些留在昌平县读书或者只去了州城读书,没有去府城晋台书院的秀才大都是天资不怎么样的,不然谁愿意放着夫子更好、消息更灵通的府城书院不去。

举人和秀才在身份上天差地别,要不然怎么会有穷秀才、富举人的说法,只要不是实在没希望的,基本都想着参加乡试搏一搏。

尽管他们考中举人的概率很低,却年年都参加乡试,是盼望着哪一次乡试的考官阅卷时手抖给他们通过了。

所以,当白志文无私地告诉了他们乡试的消息时,这些秀才们自然是感激不尽,总觉得自己通过乡试的可能好像提高了一点点。

白志文挺不喜欢这些秀才的,他们一个个不好生读书,想着靠走大运、歪门邪道通过科考,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事,就算通过了他们这样的也几乎不会为老百姓做事。

再说如今的科考经过多次变革,已经非常严苛了,不像前朝时那般混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