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你也会有人嫉妒> 第34章 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34(1 / 3)

Chapter34

在萧绮拒绝姜禹之后,姜禹表现的就和过去一样有风度,好像他根本无所谓是否被拒,也不在乎萧绮对他的观感,他更在乎自己要什么,做什么。

不过对于“不在乎”这件事,姜禹另有一套解释,他说他不是不在乎,而是在乎也没有用,在乎也无法扭转她的想法,所以他就将这种“在乎”降级,转为对自己的要求。

尽管姜禹表现得很有耐心,也很包容,话术也到位,但萧绮心里始终不踏实,她总觉得姜禹要做点什么。

从郊区别墅回来之后,姜禹又住到萧绮家里。

萧绮没有拒绝,但坚持让他睡客房,正巧赶上她大姨妈,她只想一个人清静几天。

姜禹没有异议,非常配合的保持距离。

这几天,萧绮睡得并不踏实,但她不是因为和姜禹在同一屋檐下,这又不是拍恐怖片,她还没那么胆小,而是在料不定姜禹要做什么的同时,她心里也有一种小小的愧疚感。

这份愧疚感是来自姜禹的言行,他真是太知道如何装孙子,如何示弱,如何拿出讨好、体贴且逆来顺受的一面了,仿佛她就是主宰,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甚至给她一种感觉——只要她敢无理取闹,他就敢做昏君。

这简直是离谱。

幸好萧绮理智尚在,并不打算上他的套,还非常冷静地抽离出来,开始思考自己的事业。

萧绮并没有告诉程尧东,她的前夫,很有可能会成为他们合作的道路上第一个要打的怪,而且还是Boss级别的,她只是让程尧东先去蹚路。

……

在接下来那半个月的时间里,萧绮一边等待程尧东的消息,一边将心思放在之昀。

就算她和姜禹有什么生活上的分歧,事业依然是事业,是她倾注热情的试炼场,她是不会放弃的。

且不说之昀外面有强敌环绕,就说之昀的设计部好了,一个小小的部门,也能生出各异心思,百态人生。

一个习惯作妖的人,是不可能戒掉恶习的,哪怕一时变“好”了,也维持不了多久,这就是为什么戒烟那么难,戒了又吸。

没错,说的就是苗新宇。

好在设计部里没有人对他抱有希望,真以为他能一心在设计上,所以当他开始搞事情,大家并不觉得意外。

苗新宇第一个针对的人就是任熙熙,毕竟他们曾经被单独拎出来,在各位主管面前PK过,而任熙熙的设计是全方位胜出。

站在苗新宇的立场,他自然不服,脸上疼得慌,他认为艺术没有高下之分,审美没有对错之别,他输就输在刚来之昀,风格还不够融合,所以这场比赛对他不公平。

当然,苗新宇不会逢人就说这茬儿,再说设计部也没有人听他说话,大家都拿他当有味道的空气,“闻”见了就走,所以他就换了一个方式作妖,三不五时的找任熙熙的茬儿。

服装产业于内拼的是什么,是款式,是设计,是版型,是面料,是材质,是体感。

之昀的用户舍得花钱,那么对服装的要求就会更高,更挑剔,每个人都希望我花四位数买一件衣服,我要得到的不仅是好看,不仅是气质的提升,不仅是同性的羡慕,也要有舒适度,要健康不伤肤,要染色大气高级,要简约以及恰到好处的修饰,绝不能是廉价的花哨,还要不撞衫,等等。

苗新宇第一个文章就是做在面料上。

好的面料市场一定稀缺,供不应求,更不要说顶级的。苗新宇没有要求顶级的,但他的要求也给部门出了个难题,因为有些面料是特供的,而且已经预定给任熙熙的青春线,可眼下苗新宇突然提出他跟邵晓菲的联名设计系列,也需要这种面料,换别的都不合适。

其实严格来讲,苗新宇的要求如果放在过去,并不过分,这些特供面料虽然好,但也称不上多好,只不过今年形势与往年不同,恰好这几种是供货商备货比较少的,想要多收,不仅耗时,还得加钱。

这件事被任熙熙知道以后,她倒没有和苗新宇正面开杠,而是花了一点时间,研究改换别的面料,很快就拿出一个提案给萧绮,说自己愿意让出来。

说不惊讶是骗人的。

萧绮本就没打算让任熙熙退让,可任熙熙自己提出来了,这就另当别论了。

这就是一种格局的对比。

人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背后都是有意义的,而这层意义不止包含认知,格局,也包含见识和眼界。

萧绮一句话都没劝,只研究了任熙熙的提案,就给她通过了。她站在部门主管的立场,首先要为公司考虑,而不是挑起两人的矛盾,或是将难题丢给公司。任熙熙提出来的办法是最快速解决问题,还可以将矛盾削弱的。

但道理归道理,遇到不讲理的人,读再多书都没用,萧绮有种预感,苗新宇一定还有下文——这倒不是她心存偏见,她相信自己的直觉,而她的直觉是根据经验来的。任熙熙表现出退让,萧绮看到的就是任熙熙选择之下的优秀品质,退让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决定,可她做到了。反过来,苗新宇的作妖,也让萧绮感觉到藏在深层的更卑劣的东西,她不相信只是表面上这么简单。

果不其然,当苗新宇知道任熙熙退让之后,很快又开始在别的地方找事儿,大到染色上的撞车,小到一个纽扣的加工,所有资源都要插上一脚。

萧绮两次提醒他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男装上,那才是他的主战场,他要面临的是大市场的考验,而不是内部的资源竞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