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带着朱高炽和朱棣他们祭拜完他的祖父和祖母,并没有急着回南京,而是留下来播种小麦。
九月份正是播种小麦的季节,凤阳的百姓们开始忙着种小麦。
既然遇上了播种小麦的季节,朱棣当然要带着文武百官一起种小麦。当然这么做是为了让老百姓知道皇上很重视粮食的种植。
朱元璋在位时,他经常带着朱棣他们一群儿子回凤阳,他还常带着朱棣他们一起下地种水稻、种小麦。
在种小麦之前,得深耕耕地。朱棣很多年没有下地耕地,动作自然变生疏了不少,但是耕了一会儿就变得熟练。
此刻,朱棣跟在牛的身后,双手扶着犁耕地。
在他的旁边,朱高燧走在前面拉着犁,朱高炽跟在他的身后扶着犁耕地。
其他大臣,大多数都像朱高燧和朱高炽这样两人互相合作耕地。
在凤阳,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牛耕地。家里条件好的人家,才会有一头牛。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有一头驴或者一头骡子。家里条件一般的人家,就只能靠人工来耕地。
耕好地,立马要施肥。
徐皇后跟在朱棣的身后,等他耕好,就立马施肥。她一点也不嫌脏,弓|着|腰动作熟练地施肥。
朱瞻基跟在徐皇后的身边,学着她的动作撒肥。
年轻的时候,徐皇后她们几个儿媳经常跟着马皇后做农事。像施肥这样简单的事情,她们以前经常做。
朱瞻基人小,个子矮,不用弓|着|腰撒肥,并不觉得累。有时候,他还帮朱棣一起扶着犁。
凤阳的百姓们见皇上带着皇后,又带着文武百官耕地,自然是非常感动。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他虽然不是每年都会回凤阳,但是每隔几年他都会带着儿子们回凤阳,和老百姓们一起春耕种水稻,或者一起秋耕种小麦。不过,这几年,没有皇帝回到凤阳种地。
朱允炆登基后,只回过凤阳祭祖一次。那个时候回来,并没有下地跟百姓一起春耕。
在南京时,朱允炆也从来没有下地春耕或者下地秋耕。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每年都会带着大臣们去南京城外的田地春耕、秋耕。那个时候,懿文太子跟着他一起。
除了每年春耕或者秋耕,朱元璋和马皇后他们还喜欢在宫里种东西。他和马皇后在皇宫里挖出一块菜地,每年种了不少菜或者瓜。
马皇后非常会种菜,不仅种的好,而且结的还特别多。她和朱元璋两人吃不完,还经常送菜或者送瓜给大臣们。
徐皇后跟马皇后学种菜、学养蚕、学织布,学了不少东西。之前在北平府的时候,徐皇后也在燕王府挖出一片菜地种菜。
来到南京,徐皇后一直忙着处理后宫的事物,暂时没时间种菜、养蚕。等到明年开春,她打算把马皇后他们以前挖的菜地重新挖一下,然后继续种菜、种瓜。
徐皇后一直弓|着|腰撒肥,腰疼的直不起来,但是她还是咬着牙继续施肥。
朱棣累得满头大汗,也继续扶着犁耕地。
一旁的朱高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不敢叫一声累,也继续扶着犁耕地。
大臣们也非常累,毕竟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没有下过地耕地。
耕到中午,朱棣他们也不回去用午膳,就坐在田埂上吃着馒头或者烧饼。
朱棣一边吃着馒头,一边跟百姓们聊天。
百姓们见皇上这么平易近人,胆子就大了起来,就跟朱棣聊了起来。
朱瞻基坐在一旁,嘴里叼着馒头,把百姓们刚刚说的话记了下来。
论种地,那肯定是百姓们最有经验。他们能根据天气来判断会不会有虫害,还能判断今年能不能丰收。
在田埂简单地用过午膳,又休息了一会儿,下午继续耕地,直到傍晚才结束。
等回到皇家别院,朱棣和朱高炽他们的手心都被磨出了水泡,徐皇后和张明珍她们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朱瞻基倒不觉得累。此刻,他正在整理今天在田间记录的东西。
百姓们跟朱棣他们说了很多种地的经验,朱瞻基细心地把它们全部记了下来。
这几天,朱棣他们一直在忙着播种小麦。
百姓们原本以为他们只会下地种一天,没想到他们一连下地好几天,种了好几块地。
朱瞻基站在田埂上,一双小手叉着腰,目光非常满意地看着他们种好的地。
“皇爷爷,等到明年,这几块一定会大丰收。”
朱棣刚刚喝完水,把水壶递给马三保。
“为什么这几块会大丰收?”
朱瞻基理所当然地说道:“因为是我们种的啊。”他想到什么,又补充了一句,“皇爷爷,你们不是说我是祥瑞么,那我亲自种的地一定能大丰收啊。”
朱棣故意问道:“只有这几块大丰收吗?”
朱瞻基瞬间明白朱棣的意思,大声地说道:“整个凤阳的地都大丰收。”
百姓们听到朱瞻基这话,纷纷感谢皇孙殿下的吉言。
这三四年,凤阳的丰收一直都不错。今年皇孙殿下来了,说不定明年的收成比以往更好。
朱棣又问道:“瞻基,那你说说明年大丰收能收多少?”
这个问题问的朱瞻基愣了一下,随即他虚心地问道:“皇爷爷,一般一亩地能产多少斤小麦啊?”
“去年,凤阳的一亩地能产两、三百斤小麦。”
朱瞻基想了下说:“那就翻倍。明年凤阳一亩地能产五六百斤小麦。”
“好,明年凤阳一亩地要是真的产五六百斤小麦,皇爷爷奖赏你。”
一听到“奖赏”两个字,朱瞻基的双眼登时变得晶亮:“皇爷爷,真的吗?”
“真的,皇爷爷的话一言九鼎。”
朱瞻基高兴地蹦了起来:“太好了,明年凤阳一亩地绝对能产五六百斤小麦。”
大臣们和百姓们听到朱瞻基这句话并没有当真,他们只是笑笑,因为根本不可能。凤阳从来没有一块地能亩产五六百斤的小麦。水稻的话,曾经出现过亩产五六百斤,但是小麦是不可能的。
小麦亩产能有两三百斤,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三百多斤,用老人的话说,这是老天爷特意开恩赏赐的。
对于凤阳的老百姓们来说,他们不求一亩地能产五百六斤的小麦,只求明年的小麦能和往年一样多。
朱棣也不太相信。刚刚那么说,不过是为了逗孙子玩。
又和百姓们聊了一会儿,朱棣这才带着朱瞻基他们回去。
后日,朱棣他们准备返回南京。明日休整,不再下地。
晚上,朱棣和朱瞻基一起洗完澡。接着,祖孙俩又一起泡脚。
朱瞻基的一双小脚踩在他皇爷爷的脚背上,发现他的脚比他皇爷爷的脚小很多。
“怎么差这多啊?”
朱棣抬起脚轻轻地踩了踩朱瞻基的小胖脚,“等你长大了,你的脚也会变得跟皇爷爷一样大。”
“那还要等很久啊。”朱瞻基低着头,一直盯着他和朱棣的脚看。和白嫩嫩的小脚丫子不同,朱棣的脚非常粗糙,还有裂口。“皇爷爷,你的脚怎么了?”
“打仗的时候弄得。”
朱瞻基想到他皇爷爷前胸和后背上的伤疤,心里很是心疼朱棣,不过他嘴上却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皇爷爷你一样有伤疤。”
这话说的朱棣有些愕然,随即他好笑道:“你想跟皇爷爷一样受伤?”
“皇爷爷,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