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病倒后二十日,天极宫百官集会,太子居上位,丞相主持,气氛肃穆。
这二十日间,朝野上下都接受了一个事实,就是皇帝已经无法掌控朝局,必须由太子监国。太子,本就是早早就立下的储君,这些年来一直用心培养,因此朝中大臣对太子监国一事并无异议。
只是朝中的局势依然变得十分紧张,人人都在这时候有自己的算盘。太子这次监国,是真正的大权在握,离登基也就一步之遥,看做是一次“小登基”也未尝不可。等太子真正登基之后,朝中格局早就定下了,未必会大改。真正的变化就看此时,看太子倚重谁,放弃谁。谁也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抬高自己,打压政敌。
姚丞相私下见李修致,乔煦,将他们捏在一起就是这个道理,他要维持这其中的平稳和平衡。最重要的是防止顾家再起。
幸好太子目前都没有宽大顾皇后的意思,对顾家人也没有特别照拂。
大朝会上,太子对六部官员都下了旨意。要求各部厘清冗务,不可拖延。六部之外,明年科举,暂定仍会举行。京中仍要加强守备,和城中宵禁,减少案件和火灾。
大理寺的案子,太子也当众问起了。
大理寺卿被太子点到的时候,乔煦心中咯噔一下,他这时候真怕太子单独问起丰城行宫的案子。虽然姚丞相已经和他说过,太子在大朝会上的议题中,没有这个案子。他还是不可抑止地紧张。
幸好太子只是问大理寺案件的数量和死刑数量。大理寺卿禀了数字。太子催促他们,那些悬而未决的案子,尽快解决,但不可造成冤案。
大理寺卿领命。太子又道:“皇帝正在病重,眼看秋决就要到了,为皇帝祈福,今年秋决延迟一年。”
听太子没有提起丰城行宫案,乔煦这才渐渐心情平静。只要熬过这一关,乔家就能慢慢调整恢复,就还有机会赢回太子的信任。
他正这么想着,就听太子道:“只有一件案子,孤必须要在大朝会上问一遍。”
太子这一句,不仅乔煦一颗心提起来,就连姚丞相都有些吃惊,因为之前商议的时候说好了在朝会上不提具体的案子,他抬起头:“殿下……”
太子向姚丞相伸出手,掌心向下压了压,示意丞相不要打断他。姚丞相只能把话吞了下去,大朝会正是太子立威的时候,姚丞相也不敢忤逆。
太子又看了一眼燕王萧广逸。萧广逸正站得笔直,只是垂着眼睛,面上神色平静。
“孤要问的就是不久前在大理寺的毒杀案,用山茄子毒死大理寺中的犯人。虽然仅仅死了一人,但这是在大理寺中作案,毒杀私刑,前所未有,骇人听闻!此案若不查清,大理寺中只怕今后冤魂不断。”
大理寺卿一听太子这话,立刻跪下,信誓旦旦,一定迅速查清此案。他铿锵有力地保证完,殿上只是一片安静——太子没有立刻说话。
在这寂静中,乔煦连口水都不敢咽,他只能慢慢放缓呼吸,才能将自己发出的声音压到最低。
片刻之后,太子才道:“好。刑狱大事孤交给你了,不要让孤失望。”
朝中众臣没有人不知道这案子。大家都在揣摩,太子单独唯一提起这案子,到底是因为顾家,还是因为燕王。
姚丞相心中最清楚这段时日,燕王做了多少事情,在太子身边建言多少。这么一个人,对太子影响极大。
姚丞相原以为太子年轻,这一年多来又远离政务,皇帝乍然倒下,太子监国,会一时摸不着头脑,他作为老臣重臣,才是太子真正该倚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