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第四百一十四章:暗调兵马,风雨欲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四章:暗调兵马,风雨欲来(1 / 3)

鸣狐山下。

匈奴左军中军大帐内。

佐敦闻言不徐不疾地转过身来。

见陆仲义满脸惶恐不安。

佐敦眼神中不由得闪过一抹满意之色。

「陆军师因思计而走神。」

「本王欣喜尚来不及,又岂会怪罪陆军师?」

「若本王帐下诸将皆如陆军师这般。」

「本王又何愁大周不灭?」

「阴雨天寒。」

「陆军师还请快快起身,莫要着凉染了风寒。」

佐敦礼贤下士地亲自搀扶起陆仲义。

「义得遇王爷这般明主。」

「实乃义三生之幸也。」

陆仲义微红着眼眶,趁机再度大表忠心。

「本王得陆军师相助,不亚于得万骑相助。」

「以陆军师之见。」

「此番我军当如何行事。」

「方能以最小的代价,摘取最大的战果?」

佐敦出言安抚一番,随即再度问计道。

「回王爷。」

「以末将之见。」

「此番我军只需依原计行事,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陆仲义见好就收,并未再度惺惺作态。

「依原计行事?」

「围点打援?」

佐敦微皱着眉头大感诧异道。

早在李光利部第二次逃亡至鸣狐山时。

陆仲义便为佐敦制定了围点打援之计。

即:全面包围鸣狐山的同时,亦为鸣狐山周军留下些许通往外界寻求援军的缺口。

与此同时。

一边不间断地消耗鸣狐山周军有生力量。

一边暗调兵马,静待大周各路援军的到来。

然而。

真正的战局素来瞬息万变。

其永远不会依照某一人的意愿,亦或者某一方的意愿而一成不变。

正如此番这般。

若是依照佐敦与陆仲义二人的推测。

大周理应如上次那般调朝廷兵马与各地藩王兵马,兵分数路齐援李光利部。

如此一来。

大周朝廷兵马与各地藩王兵马抵达漠北鸣狐山的时间定然不一。

届时。

匈奴大军便可凭借优势兵力,将大周各路援军分而蚕食。

然而天不遂人愿。

此番大周朝廷并未再度勒令各地藩王增兵漠北。

反而是直接拜大散关守将夏侯栋为讨贼将军。

命其率大散关本部一万两千精骑,三万各边军精锐步卒。

合兵一处,共听调令,共进共退。

在佐敦看来。

大周朝廷此举无异于无形之中破了自己先前所谋。

也正因如此。

其方才会在听到陆仲义言照行原计后如此诧异。

鸣狐山下。

匈奴左军中军大帐内。

闻得佐敦言语间的诧异后。

陆仲义面色不变,随即拱手一拜。

「回王爷。」

「正是围点打援之计。」

陆仲义郑重确认道。

「陆军师。」

「本王听闻中原有句老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现大周援军已然于八十里外安营扎寨。」

「且据斥候来报,大周援军全无丝毫再度行军之意。」

「陆军师觉得那名

为夏侯栋的大周将领会为了李光利部区区一万两三千人。」

「而将己部四万余兵马、十万民夫以及大量粮草、辎重,通通置于险地不成?」

佐敦紧锁着眉头沉声询问道。

「若此番大周主将为旁人。」

「那么或许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此番大周主将为大散关守将夏侯栋。」

「此人绝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可能。」

陆仲义胸有成竹道。

「何出此言?」

佐敦紧锁着眉头沉声追问道。

「东潼关、南武关、西大散、北萧关。」

「此四关为关中最后屏障之所在。」

「其守关将领素来由大周皇帝最信任之人担任。」

「旁人或许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四关守将绝不会如此。」

陆仲义满脸自信地信誓旦旦道。

「若依军师之言。」

「那夏侯栋当尽早解李光利部鸣狐山之围才是。」

「又岂会于鸣狐山八十余里外驻营不前?」

「难不成......」

「难不成大周皇帝欲彻底放弃李光利?」

佐敦闻言沉吟数息,随即满脸不解地出言询问道。

「李光利官居司马大将军高位。」

「又为当朝太子娘舅。」

「若大周皇帝将其充作弃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JJ X
.
J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