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快,群友们就根据这几张照片的内容讨论了起来。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国内的学者们都在批判晏河清的作品,各种挑刺,还有不少人提议说不应该让学生学习他的文章,因为民族主义的思想太过严重。现在再看看这些信,啧,真是软骨头无论什么时代都不少啊。”
“可不是。幸好这几年再也听不到这些‘专家’们的屁话了,好作品就是好作品,是能够经历不同时期历史考验、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精华。当初晏河清的那个时代就有不少评论家对他大放厥词,现在谁还记得他们?谁才是真正的跳梁小丑,后人自有评说。”
“最近那部电视剧我也看了,演员演的还不错,但毕竟主角不是晏河清,他的戏份有点儿太少了。虽然我有点儿崆峒,但他和景家那位的关系我不仅不恐,还特意去找过资料,看得津津有味。”
“还记得前几年电视上介绍他,说晏河清是‘在至暗时刻闪耀在华国天空中的一颗明星,在最灿烂的时刻如流星般划过天空’,真真是美强惨了。”
“这也是他在民间人气这么高的原因吧,从古至今这样的悲情英雄人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更何况还加了个殉情buff……不过景家那位究竟是不是殉情,现在倒也没有定论。”
“不管,双死即HE!还有,亚当这条狗死不足惜!”
“1,晏河清还这么年轻,而且别看他老是拖稿,其实在民国时期真的可以算得上是高产作者了。就算活到六十岁,按照两年一本书的频率,咱们都至少还有二十本可看。就因为这种小人,真的太可惜了。”
“靠,二十本书……文学系落泪,既想看又害怕。”
“网上不是有很著名的那张表情包吗,说什么一个标准文科生的一生就是初中:《五十六》;高中:《乞儿》;大学:《凡人》;工作:晏河清生平思想研究。”
“你忘了民国其他文豪?专门研究晏河清的还算好了!你看看廖长义!这家伙活到九十九岁,一辈子写了特么快五百多万字了!”
“其中一百万字都是关于晏河清的,呵呵。你当我们不要学吗?”
正当群内成员为此争论到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群里跳出来一条消息:
“检测到敏/感内容,首都网警已上线。请诸位谨慎发言,不要涉及黄/赌/毒内容,谨防网络诈/骗和线上交易。”
群友们:“…………”
靠,他们还真被网警盯上了!
第105章第105章
说实话,乔景也没想过自己居然能活这么久。
他原先的想法,是活到六十岁就差不多了,在那个时候这个年纪已经算是高寿了。因此,他和胭脂在庆祝六十岁生日的那天互相鼓励对方,努努力多活几年,争取看到重孙女出生。
结果……
他俩一不小心努力过了头,重孙女都生重重孙女了,他俩还没死成。
年轻那会儿乔景处处让着胭脂,等老了之后胭脂的性子变好了,他倒是变成了个臭脾气的小老头,每天暴躁地在四合院里走来走去,暴躁地赶跑那些打着各种各样旗号来看望自己的人,暴躁地盯着来看望胭脂的学生们把他们盯到头皮发麻,暴躁地答应了退休返聘继续当军事顾问写内参,日常哀叹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死,然后被忍无可忍的胭脂一拐杖抽在小腿上,这才勉强消停下来。
但消停了没半天,就又会恢复原状,死性不改。
最后,就连他们的子女也都习惯性地无视了乔景,平时来看望的时候也只和胭脂说话。乔景的一个重孙子看到大人们这么做,觉得太爷爷很可怜,于是便偷偷教会了他上网购物但他不知道,其实当初这个网站的董事长就在前两天才被乔景从四合院里赶跑,不过乔景倒也没说。
总之,在学会了上网购物之后,乔景拥有了新乐趣,倒是不作了。
他开始臭美了。
他和胭脂都不缺钱,看他们住的地方就知道了,当初只是觉得乔镜他们留下的别墅太过空旷,所以决定找个人多的地方搬出来住。结果谁想到原先的大宅院几十年后竟然变成了身价上亿的四合院,就连以前胭脂用来腌泡菜的缸子都成了古董文物。
不过因为她觉得这古董实在太丑,用来腌泡菜倒是很顺手,于是决定等他们死之后再把这件事写进遗书里上交国家。
反正他俩都这个年纪了,想多吃几年用古董腌的泡菜,不过分吧?
重归正题,正是因为乔景不缺钱,所以他在网上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护肤品,还特意拿出当初研究国际局势的认真劲儿下载了好几个App,跟着那些网红做护肤攻略。胭脂每天早上起床都能看到这个皮肤都快皱成一团的小老头弯腰坐在镜子前,一本正经地用神仙水在脸上拍拍拍,忍不住叹气道:“神仙水又不是真神仙,你就算再拍,苦瓜也是不可能拍成香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