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说一下赵括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说一下赵括吧(2 / 3)

后面李牧更是以谋反罪名被杀的,一家老小下去陪他了?

史记还记载了一句话“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意思是说赵王因为之前那些话,所以没有株连赵括母亲。

问题是如果赵王真想株连,之前那些话有用?我答应不株连你,把你全家老小都杀了,只留你一个不就行了?

赵王小脑袋瓜想不到,大臣也能想到,但并没有这么干。

很显然是打输了家人并不会被株连。

那么就和司马迁记载的有矛盾了。

或许这些是司马迁自己说的“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和孔融说的“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吧。

5、缺粮的问题。赵国缺粮有明确记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王创建六年,秦攻赵……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遂围邯郸。”

这里面有个问题,齐王建六年,是公元前259年,按理来说,长平之战已经结束了。但是秦破赵于长平又写在后面。

作者不知道咋回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这个借粮是发生在长平之战,还是发生在之后一年,都可以说明赵国没粮。

发生在长平之战自然不用多说。

发生在长平之战后一年的话,秦国是在十月份攻打赵国的,赵国应该有一季到两季的秋收,结果连个守邯郸的粮食都不充足,可想而知长平之战的时候到了什么地步。

秦国也有“国虚民饥”的记载,《吕氏春秋》也说“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的记载。

但是再看秦国做了什么:

公元前264年,攻打韩国陉城。

公元前263年,攻打韩国南阳。

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十月,长平之战后,(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

公元前261年,抽空拿下了韩国的缑氏、蔺。

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邯郸保卫战。中间秦国还抽空打了魏国,连邺城都被打下来了。

十二月份,邯郸没打下来,秦军撤兵,接着又在黄河沿岸打败魏楚联军。

公元前256年,又把韩赵魏揍了一遍,还灭了西周。

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这士民能不倦吗?能不饥吗?

但是,你要说秦国缺粮,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缺粮绝对没办法打的这么起劲,哪怕百姓被榨干了,面有饥色。

至少也是有粮食供用大军的。

(这里要说一下,根据学者考证,秦国自秦昭王四十二年改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秦昭王四十九年,又恢复以正月为岁首,但仍用颛顼历。秦始皇登基后,又改十月为岁首。

所以《史记·白起列传》中才会记载,秦昭王四十七年九月,白起击败赵括。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看似差了一年零一个月,其实只有一个月。《秦本纪》中后面还有一句“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白起列传中写的是九月。)导致有两个十月,很多人以为传抄错了,其实秦昭王四十八年就是有两个十月,因为四十九年就是从正月开始计了。)

6、赵括四十五万打六十万,最后全军覆没的问题。《史记》上明确记载了赵军是四十五万,秦军没有记载,现在普遍认为是六十万,暂且就当做六十万吧。

很多人认为,但凡换个人都不可能四十万人被全歼,中华上下五千年仅此一例。

这里要说一下,赵括是战死了,赵军投降了。

赵军是在投降之后被白起活埋的。

历史上被全歼的例子不多,但投降的例子可就太多了,远的不提,就是近百年来,两只手都数不完。

那些投降的比赵括强吗?并不是。

唯一的区别只是他们的对手不是白起,没有选择活埋他们罢了。

至于白起为什么活埋,为他开解的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就是秦国没粮了,这一点很显然不成立,上面已经说了,秦国打的那么起劲,绝对不可能没粮。

第二种是秦国的军功制,这一点很显然也不成立,军功制正常是算斩首的,白起也没斩首啊,而是活埋。华阳之战,更是溺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