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扭头看向赵铸!
“禀……禀大王,我……我们没有尺子……”赵铸有些窘迫的说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赵国其实是有尺子的,只是标准没有完全统一,新纳入的邺城、济西等地,中山旧地、雁门等地,不知道有多少种标准。
就连邯郸,都有两三套标准,虽然这些标准一尺之间差距很小,但是全国加一起差距都大了。
只是官府也没有强制下令,所以工匠也就不去使用了。
因为相比较尺子,他们更喜欢用身体的部位去测量长度,大拇指的宽度就是一寸,手指张开一尺,两只手臂张开就是一寻,也就是书中记载的‘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比用尺子量方便多了。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师父带出来徒弟是一个标准,两个师父带出来的徒弟是两个标准。工坊有几个老师傅就有几套标准,而不是以国家为标准。
“……”赵括有些无语,合着人家不是专门负责制造的,都统一了度量衡。反而赵国这个最应该统一度量衡的没有统一……
“大王,其实我们不用尺子也能做的很精准,属下的眼睛就是尺子。”徐大指着自己,自信地说道。
“你能做的精准,那些学徒呢?”赵括没好气的问道。
“……”徐大。
“还好有现成的。”赵括心中想到,接过墨风和公输秧手中的尺子。
但是很快,赵括就发现了新的问题,墨尺和鲁班尺的标准不一样!
虽然相差不是很大,但是也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差异,也就是说,一尺的长度,两个标准之间就差了一寸。
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
“不如重新制定标准?”庞煖看出问题所在,于是问道。
“要不就以大王为标准吧,属下这就去拿绳子来测量。”赵铸不着痕迹地拍了一个马屁,不等赵括答应,转身就朝外面跑去。
“回来。”赵括将其喝制住,思索片刻,拿起墨尺说道:“今后赵国就以墨尺为标准。”
度量衡要的是一个统一的标准,至于这个标准是什么,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