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出来,以后主公怎么放心让他独当一面?
吕大将军对这个他以前挺看好的小辈是恨铁不成钢,拉着他把信上的每一个字都掰开了讲,务必让赵子龙明白他这些年跟在主公身边有进步的不只有官职爵位,还有他这颗聪明的脑袋瓜。
赵云:……
行、行吧。
吕大将军来去如风,集结手上大半精兵直指武陵,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大军还来得及和刘表的残军交战,武陵郡治所临沅城忽然传出消息:荆州牧刘表病故。
吕布:???
他还没开始打,怎么就把刘表给吓死了?
吕大将军打得不尽兴,刘表死了,蔡瑁当机立断带领刘表留下的文武班子到阵前投降,都是之前治理荆州的得力人手,杀不得打不得还得好生招揽,这活儿干不来干不来,还是留给赵子龙吧。
吕奉先郁闷了好些天,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总觉得西边曹仁马超俩小子打得爽快尽兴,东边孙策甘宁俩小子打得也是酣畅淋漓,怎么到他这儿就处处不顺?
不对,也不能说不顺,不用怎么打就能拿下城池对每一个武将来说都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就是总觉得打得不痛快不爽利不尽兴。
主公该不会觉得他没有那几个年轻小子精力充沛,特意找了不用出力也能拿军功的好活儿来给他吧?
他吕奉先正是龙精虎猛的年岁,孙文台都没有回家歇着,他这才哪儿到哪儿,肯定只是巧合。
吕大将军被自己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吓得不轻,把荆州的事情全部扔给赵子龙,带上刘琦刘琮还有刘表的其他家眷连夜赶回邺城,回来后也没闲着,守在他们家主公跟前“旁敲侧击”,确定之前只是凑巧才终于松了口气。
他就说只要孙文台还能带兵,他吕奉先就肯定不可能被嫌弃。
吕大将军的“旁敲侧击”,嗯,只对他自己来说是“旁敲侧击”,邺城那么多聪明人,在他们听来就是直白的不能再直白的询问。
没想到温侯平日里张扬狂傲,内里还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阳光明媚,微风正好,官署里,荀处理完最后一份文书,起身活动活动筋骨,走到戏志才旁边说道,“今日事少,志才待会儿直接回府吗?”
“文若想去哪儿?”戏志才挑了挑眉,放下笔笑道,“只要不是医馆,在下随时奉陪。”
“不是医馆,却也离得不远。”荀眸中带着促狭的笑意,他想去藏书楼旁边的书铺瞧瞧,那地方周围大大小小的医馆好几间,想将医馆赶出视线可不容易。
戏志才无奈摇头,几年不见,连文若这等温润君子都学会打趣人,郭奉孝真是害人不浅。
他从宛城回来没几个月,除了他自己,还带了他在那边寻到的神医张机张仲景,其实他在那边还找到了不少医术精湛的疾医,南阳一带名医甚多,前些年有神医张伯祖笃好医方、精明脉证,治病疗伤堪称神奇,还教出了许多同样精于医术的疾医。
只是南阳那边正在打仗,军中离不得医官,大部分疾医留在南阳为将士们解除病痛,跟他一起到邺城的并没有几个。
南阳一带疫病盛行,军中防止疫病传播乃是重中之重,不然连仗都不用大,一场大疫下来十万大军连个零头都剩不下来。
张仲景本是举孝廉出身的正经官员,若非南阳疫病严重,他本人在医道之上又有天分,也不会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当转而学医救人。
戏志才心中感慨,加快速度把最后一点事情处理完,和同僚们打了招呼然后和荀一起出去。
他倒不是对医馆有意见,只是被张仲景的药给吓怕了,他们家主公欢迎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有本事,不怕在邺城活不下去,张仲景初来乍到,没等他想办法置办宅子熟悉邺城,他们家主公就把住处和医馆全部安排妥当了。
只住处和医馆还不算,他们家主公知道张仲景写了不少针对伤寒疫病的医书后还专门让书铺印了他的书售卖,书铺之前卖的只有儒家经典,猛不丁的出现几本全然没有见过的医书,一时间张机张仲景这个名字可谓是名声大噪。
张仲景的医术的确很好,他这些年在南阳吃的都是那家伙开的药,就是有一点不好,味道太差,喝一口能让人一整天食欲不振,他也不好意思让人家改善改善味道,有药吃已经很不错,怎么能强求味道?
他的身体这些年好了不少,被迫戒掉酒瘾还是有点好处的,只是身体底子在那儿摆着,隔三差五有点小毛病再正常不过,张神医见到他就行给他把脉,把完脉就要写方子,拿了药之后还不能不吃,不然跟在他身边的护卫立刻就会向他们家主公打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