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洲到底也没有多说什么,中午留卢望飞在家里吃了饭。
转年,这个少年背起行囊离开了他熟悉的家乡,闯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作者有话要说:
第171章象牙塔26
寒暑易节,冬去春来,石丘坝小学正式更名为英才学校,实行的是五四四学制,因为连续几年高考石丘坝都有学生考中大学,现在的石丘坝学校在整个灵山县都算扬了名。
甚至有乡里的人特意把户籍转到这里,就为了让孩子能够在这儿入学,还有有钱人家出借读费到这里借读的,一学年需要整整两百块,知道这个数字后,村里的人都惊了。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毛入学率直线上升,再不用老师挨家挨户走访,也不用村长召开集体会议进行动员了。
开玩笑,人家花那么多钱都要送孩子过来读书,他们交的那点儿学费和人家比起来简直是毛毛雨好吗?
“好好读书,不就是九年吗?你要是能像卢望飞那样,那咱们家祖坟就冒青烟儿了。”
“那要是考不上咋办?”
“咋恁没出息呢!阮超他媳妇都有两个娃了还考上了,你倒好,还没考就开始说这丧气话,对得起向校长吗?”
这样的对话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出现过。
至于为什么村民要提到向明洲,这里面也有个缘故,向明洲他们家是村里名副其实的豪富,一开始大家还真没想到他们家能那么有钱,可等到改革开放后,那座青砖大院儿就一日日地热闹起来。
起初是因为有人特意从C市过来找栗大夫看病,现在大家谈起来还津津乐道,那还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小汽车,就一个感觉:贵!
那么多有钱人过来看病,就是傻子都知道诊费肯定少不了。
因为栗大夫从来都不明码标价,找他看病向来是他想要多少就是多少,不过大家也不以为意,反正肥羊又不是他们,他们乐得看外乡人被宰。
尤其是对于那些穷困的人家,栗大夫从来就没催过诊费,你要是有钱就给,没钱送两个鸡蛋,带点青菜他也会高兴地收下,实在是穷的叮当响的也就含糊着过去了。
这不就是劫富济贫吗?对于这样的栗大夫,村民们爱戴的很,对他的感激之情仅次于向校长。
至于向校长又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可就多了。
如果没有那一波波过来拜访的人,他们还不知道向校长竟然那么厉害,不仅会画画,会写故事、写文章,还会多国语言,翻译的作品全国都有卖的,要不怎么说人家是校长呢!
关键是向校长对学生娃是真好,学生考的好了有各种奖品,从铅笔、橡皮、文具盒到牛奶、面包、方便面,就没有一样学生不喜欢的,关键是每次考试的前三名还有奖学金,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钱哪!哪个家长能不心动?
没有人知道栗大夫和向校长两口子有多少钱,可他们一定有很多钱。这是让大家伙儿十分羡慕的事儿,也引起了大家对教育的重视。
都是为了小家奋斗的人,谁还没个念想呢?是不是自家的孩子好好学习,以后也能这么能耐呢!再不济能写会算,去找个工作也会更容易一些吧!
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如今的石丘坝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肉眼可见的就是来往的人流更多了,从石丘坝到阳化乡的这段路也比原来宽敞好走了,所有这一切,也让村民的日子更好过了。
当初建校建卫生所时村长画的大饼成为了现实,每个村民都与有荣焉,要知道那时候他们也是都出过力的!
#向校长和栗大夫可都是好人呐!#
#村长就是厉害呐!#
实际的好处还不止这些,两年前山里拉了电线,在村长的建议下,家家户户都装了电灯,这回晚上都亮堂堂的了。
还有诊所旁边,一个叫宋小栓的开了个私房菜馆,听说他是国营饭店大厨的侄子,因为得了怪病,来这边找栗大夫治疗了两年才好,看着这边人流量还挺大的,就在旁边开了个私房菜馆子,平时有客人来,他就抡大勺给人炒菜,没人过来他就去隔壁帮忙。
他们肉眼看着,那不起眼儿的小饭庄是越来越红火了,如今家里连电视机都有了。
这叫啥?这就叫商机!
因为宋小栓,村里人的心思都活泛不少,人家来瞧个病都能开个饭庄出来,他们要是使点劲儿,是不是家里也能摆上电视机?
……
此时的栗子煜正在收拾着东西,向明洲在旁边亦步亦趋地跟着,也不说话,栗子煜一看媳妇这架势,哪儿还有心情收拾,当下回转了身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