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1背篓大概是60公斤,也就是说,他们家在这第一天,就得到了九吨煤炭。
当然了,现在还没有办法出售,需要继续增加储量,等到隔壁村的砖瓦厂建起来后,就有了稳定的客户源。
因为在他们这个地方,想要大量的煤炭,得去四十多公里外的地方,还不一定能买到。
别看只有四十公里,在这个交通不便的时代,那可是不短的距离。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这个煤矿自然就成了对方的首选,有了这个砖瓦厂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更别提以后这里会出现大量的石灰窑和炼锡小作坊,这些都是这个煤矿的客户源。
在前世,他们村子为什么环境不好,都是拜这些产业所赐。
古云改变不了这些,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将这个破坏降低到最小。
半个月后,沙地村煤矿已经进入正轨,经过半个月的开采,在那处斜坡下,已经堆了一个山包,至少有了上百吨。
让古云没有想到的是,他没有去找客户,客户自己上门了。
一个开货车的人找到了古云家,和古建国一番商谈后,以每吨120元的价格买了一车。
从他们的交谈中,古云知道这是一个靠倒卖煤炭赚取差价的货车司机。
古云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有些兴奋,在这个时候,煤炭的价格在150块钱左右,但是这需要将煤炭拉去市区才行。
以古云一家的情况,这显然是不行的,现在有了一个中间人,他们也省了麻烦。
而且这些倒卖煤炭的货车司机其实赚得并不多,一趟下来,能赚300块钱就不错了。
虽然在这个年月,300块已经是一笔巨款,但如果减去车辆的磨损的话,他们一趟也就赚个100来块钱。
陪同大人们一起来到矿山,古云看到一辆载重10吨的货车,已经停在了装载区。
经过这半个月时间,古建国没事的时候,就找人把连通公路的那一段道路平整出来,而且装载区也弄好了,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称重的方法则比较麻烦,这时候可没有重秤,只能人背着煤炭站在板秤上,然后倒进车里后,下来再称一次。
两次相减,就得到一个基数,最后统计背了多少,相乘后得到一个大概重量。
用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重量,并不准确,但不会偏离太多。
双方对于这种方式也没有任何意见,达成共识后,开始装车。
虽然货车是10吨的载重量,但是在真正装车时,装了满满的一车,重量肯定不止10吨,按照古云的估计,最少有15吨。
这就是在这个年月,没有人管超载,所以这些大货车司机,都是只要还装得下,就往多了装。
最终一汇总,186吨,古建国一挥手,将零头抹了。
古云对于父亲的做法,还是比较认同的,做生意斤斤计较的人,永远都做不成大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