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正德尝到的甜头,就越发的放肆了,私下买官卖官,更是威逼利诱,逼迫外省官员上供银钱。
许多外省官员,迫于压力,都纷纷上供送礼,然后再变着法子,压榨老百姓。
正所谓上行下效,户部许多官员纷纷效仿,借着越正德的名义,搜刮钱财。
但是一件事,却如惊天一雷,炸响在大禹。
一个县城的七品小官,县城连日干旱,颗粒无收,上表朝廷,却又迟迟得不到赈灾的银钱。
找到知州衙门,却被告诉户部说要三千两白银,做疏通之用,才能申报赈灾的粮款。
眼前着县中数千百姓,就要饿死。
县令一怒之下,一头破碰死在先帝灵前,死前血书洋洋晒晒,写了长长的一卷,句句带血,生生带泪。
批判户部以越正德为首的官员,种种恶行,更是罗列了本州其贪污的一些罪证。
越正德为了怕事情闹大,给他盖上一个藐视先帝的罪名,要将此案县城内所有大小官吏,通通问罪。
这位县令在当地,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县中百姓知道了自己的父母官,含冤受屈,浩浩荡荡的写下万民书,要上进告御状。
本来他们想要上京告御状,川洲过省,是千难万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