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普通大夫,分明是御医传承!”
“就算是御医传承,也都是辞官之后了,能有多少名声,不是河阳王,怎能……”
“可是,之前不还说是河阳王精研医术,方才有了那《纪氏医谱》吗?以前我就奇怪,为什么叫‘纪氏’,这不是说是姓纪的人的医谱吗?果然,就是纪氏的。”
“就是,就是,还有人说什么河阳王是异姓王,真是歪理邪说!”
数千年历史,能够名列其上的人名实在是少之又少,皇帝一脉,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名列其上,更不要说一个相对偏远的宗室河阳王了,没有史官为之传记,青史上,也不过是一笔“河阳王献书”,便可略去此人了。
对政治变局没有什么贡献,不涉及历史大事件,最后能够留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河阳王哪怕有医书一事,也只在野史之中又多了几笔而已。
“咳咳,你们都不好奇那养气功是怎样的吗?”
“气功嘛,说不定又是那种欺世盗名的东西,《脉经篇》都没有了,咱们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啊!”
“古人见识愚昧,说不得是夸张说法,咱们都知道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让身体更健康,说不定那纪墨就是哄着河阳王运动,这才让河阳王成了著名的长寿老人。”
“我看也是,哪里可能延寿呢?”
“河阳王那样尊贵,医疗资源充足,说不定平时保养好,这才……”
不知道多少人为了这篇文字之中提到的东西议论不休,网络上更是热闹,一个接着一个,不知道多少猜测出来,更有人对纪墨那夸张至极的自述而笑喷。
“古人还真会吹啊,四岁就知道药材药性了?”
“还别说,我记得早年间也有小说是这样写的,哈哈,玛丽苏汤姆苏啥的,鼻祖啊!”
“可不,鼻祖就在这里啊!快来拜见!”
“不至于吧,就算是有夸张美化,也不至于如此吧!”
“弱弱地说一句,你们不觉得可能是真的吗?”
“怎么可能,你还记得自己四岁的时候吗?说不定还在玩泥巴……”
“御医世家嘛,说不定真的可能呢?”
本来对这册医书并没有多少关注的人,也因为这越来越热的话题而关注起来,他们更不相信的是这篇文字之中所言的成就,竟然那么早就有了解剖吗?
相比于网上的热闹,还有那些外行人的喧嚣,一些内行人则都是沉默。
“这上面说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有些事情,可能当事人不说也就罢了,但他做了,那么从其他的方面就会找到一二印证,别的不说,纪氏弟子传承下来的医书就能说明一二了。
他们那一代,可能只是跟着纪墨的工具人,默默地做着一些事情,在纪墨名下,宛若阴影一般无人在意,可等到后来,有人成为御医了,开始传承这份医术,从中受益,追念祖宗的时候,就会做出记述。
这些记述在没有具体联系谁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单薄的人名,“师从某某”的简单句子,可等到有了实际的文章出来,便能发现,这个某某说不定就是纪墨。
这般例子着实是不少,包括外界所不知道的河阳王的墓葬发掘,其中的陪葬物都能证明一二。
更不要说万医楼最开始赖以成名的依仗就是《纪氏医谱》,可以说纪氏是抹不掉的一笔。
只不过,比起默默如纪氏这等没有详细来龙去脉的医师,河阳王推广医术的功绩也是不能抹去的,将功绩归于他的名下,也没什么问题。
便是这篇文字之中也说了,若不是有河阳王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做到。
“大手笔啊,就算是在当时,这样用死囚的性命来验证药方,也是非常需要魄力的一件事啊!若不是河阳王开明,恐怕也不会有《纪氏医谱》了,或者说不会有那样完备的《纪氏医谱》。”
残留的一册书并不意味着《纪氏医谱》失传,事实上,它的传承一直未曾断绝,无论是纪墨的那几个弟子,还是后来从事医疗的大夫们,都脱不开这本书的影响。
以前也曾有人提过,自家祖上是从《纪氏医谱》开始学医的,更有人罗列过当时的考题,如同现在厌考的学生一样于随笔上骂“纪氏可恶,非出此繁杂抬高门槛”让其不得医考而入。
可以说,当时很多在现在看来先进的东西,若是细寻根源,竟是都出自《纪氏医谱》,这就很离谱了。
“这不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一个专家提出自己的意见,他的眉头已经皱得死紧,这件事,真的很难让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