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子来说,与匠人为伍有失身份。可对这个社会绝大多数读书无门,难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来说,三院的招生就是他们这一辈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和机会。
隔日一早,入考的考生们在考试院门外排队,等待检查入场。秦王、齐王和两位世子也早早地就到了。作为陪考官,四人已经入场。负责此次考试的侍卫们严格检查入场学子所带之物和衣物,那些心存侥幸藏了小抄的学子,被查出之后就被无情地拖了下去,不仅没有了考试的资格,本人的举人身份也会因此被剥夺。所以胆大妄为携带小抄的人是极少数。
此次的主副考官,翰林院学士刘骞和内阁学士韶平秋也已经就位。韶平秋看到自己的外孙,很是高兴,只不过碍于身份和场合,他没有表现的过于亲近。两位亲王和两位世子到达后,双方行礼问候,然后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等着所有考生进入。刘骞面前的桌上正放着一本《科学》期刊,秦王南容辰见状很是诧异:“刘学士也看《科学》?”
刘骞向秦王微微行礼,说:“下官也是闲来无事看看。殿下也看?”
南容时珠和南容时璃对视一眼,两人汗颜。韶平秋想想被他放在书房案头上的《科学》,后悔没有带来。其他在座的礼部和翰林院官员则神色不一。因为刘骞喜欢看《科学》期刊,翰林院的不少官员没事的时候都会看看,当然,绝大多数人就是看个热闹。
秦王稍显严肃地说:“《科学》关乎国运,本王每期都会仔细研读。不过这期刊中的内容颇为深奥,本王看得极慢。却没想刘学士竟也感兴趣。”
刘骞点点头,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子说:“殿下所言极是。这《科学》内的文章确实极为深奥,下官也常常看得云里雾里。但正因为如此,下官才要仔细参研。”
齐王还小,他现在看得更多的还是顺母父为他编撰的课本,科学期刊中的内容也是听皇兄讲给他。
刘骞:“下官原本也没有把这《科学》放在心上。读书人还是应当以圣人所学为重,可看过几期之后,下官发现这《科学》却是极不简单。科学研究院的那些匠人们,在某些地方比我等这样的读书人还要有学识。就譬如这一期的《科学》,”刘骞拿起桌上的期刊,翻开一页,“这粮食杂交,有几率出现新的品种。新的品种会提高粮食的产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啊!”
秦王:“正是。科学研究院的匠人们已经不能称之为简单的匠人了,他们是科学家。”
“科学家?”
两人在那里聊科学,其他插不进嘴的人很是尴尬齐王除外。南容时珠心里发誓,回去之后他一定要把每期的《科学》拿来认真参研!
考生全部入场,考试院的大门关闭。刘骞和秦王停止了讨论。当三声铜锣敲响,考试正式开始。乡试三场,考的内容十分的广泛,诗词歌赋、策论文章是基本。只不过再广泛,也仅局限在所谓的圣贤书中。考试开始没多久,史玉就带着科学研究院所有的三级匠师共同出的考卷进宫面圣。
史玉一来,永安帝就问:“科学研究院的招生筹备得如何了?”
史玉立刻献上考题:“考题已确认,请陛下过目。”
张弦把考题送到陛下的案头上,永安帝拿起考题看了一遍,说:“三院的招生,朕交给你与隋国公自行安排,但你等要谨记,朕要的人才。莫弄一些人情关系,把朕的三院弄得乌烟瘴气。”
史玉急忙道:“臣绝不敢徇私,陛下明鉴!”
永安帝:“朕不是怀疑你。只是这招生,能做的文章太多,你要严格把关。”
“臣绝不会大意!”
史玉心道,他如果敢把科学研究院弄得乌烟瘴气,别说陛下不会饶他,那位恐怕也不会饶他吧。对于考题,永安帝没有什么意见,交回给史玉,只是叮嘱他切不可泄题。相较于三年才有一次的科考,永安帝现在反而更关心的是三院的招生。史玉再三表示,所有出题的匠师在招生考试结束前都不允许离开科学院,甚至不允许和非出题的人交谈。
看了考题,永安帝就让史玉先退下了。出了奉天殿,史玉遗憾地把手中的卷子折好收起来。他还以为陛下会拿给过目,不看一眼,他总有些没底。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史玉很大逆不道地把某位排在了陛下之上。
卓季去了冷宫之后就潜心做起了研究,就是晚上都没出冷宫,直接就在冷宫住下了。乡试第一天的晚上,永安帝去了静嫔的怡蕙宫。乡试的第二天,永安帝在奉天殿为昭、淳、庄嫔(景兰珍)举行了简单的册封仪式,三位新进贵主也算是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当晚,永安帝就宿在了庄嫔的兰香宫。乡试的第三天晚上,永安帝去了绛方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