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8章(2 / 2)

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甚至战国之前,中华民族就已经知道如何炼制琉璃了。

但其实这种琉璃,虽然有点类似于现代的玻璃,但事实上,两者的主要成分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曹觅身为北安王妃,自然也见过琉璃制的稀奇玩意。但是,那些东西大多都是有颜色的,而且通透程度并不足够。

这种琉璃用来把玩或许有一定的趣味,但要做成可以透视的镜片,还差得很远。

见戚游这幅财大气粗的模样,曹觅无奈地摇摇头。

她道:“王爷有所不知,我要的琉璃,是那种即使隔在你我两人中间,我也能看清王爷轮廓的那种,不是屋里头摆着的那些琉璃玉盘。”

戚游点点头:“原来是这样……”

见他听懂了,曹觅便笑了笑,道:“嗯……其实用通透的水晶也是可以的。

“若是琉璃研制没有头绪,我就让人先去找些水晶试试好了。”

戚游见她神思不属,倏尔挑了挑眉,又问:“如此清透的琉璃和水晶,价值可不菲,你要这些做什么?”

曹觅看了他一眼,直接道:“我想用它们磨成镜片,放大那些‘小虫子’。

“这样子不就可以让你们亲眼看到了吗?”

戚游偏着头想了想,随后泼了一盆冷水:“你说的那些‘小虫子’,肉眼都看不见,用上水晶镜片,应当也无济于事。”

“如今的水晶镜片还比较粗糙,有的是改进的空间。”曹觅申辩道。

古代关于对琉璃和水晶的应用,并不只是停留在装饰这个层面。

早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子,就在其所著的《墨经》中提及很多光学原理,例如小孔成像、光线反射折射这些。

曹觅在现代时,曾经到博物馆参观,甚至亲眼见过一个汉墓出土的扁圆柱形水晶镜片。

这个在公元六十七年之前就被制作出来的“放大水晶镜”,放大的倍率约为五倍。

所以方才戚游一听到曹觅说的水晶镜片放大原理,其实并不吃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