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在满是伤员的露西亚火车上思考,要去哪里寻找改变欧洲的力量。
而在他战斗过的埃及亚历山大港码头,从大食地区战场撤下来的伤员和士兵,也正在被送上返回泰西大陆的客船。
拿破仑最初就是在大食地区战场作为军官任职,不断晋升后调往安西战场担任最高统帅的。
大食战场是反明战争真正的主战场,也是这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点。
这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并不是大明试图拆解奥斯曼帝国,这件事情英国人、法国人、露西亚人都想参与。
甚至不是大明修建西海运河。
历史上的苏伊士运河,直到二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扩建之前,在现代角度看的话,通航能力都比较有限。
最多只能通行五千吨的船舶。
这个世界的大明虽然有心挖大一些,但是当地的地质环境是固定的,这个时代的工程能力也摆在这里。
大明的西海运河,最多也只能通行七千吨的运输船。
现在海军的主力舰和装甲巡洋舰,排水量早就已经过万吨了,当然不可能通过西海运河。
最多只能走六千吨的防护巡洋舰。
因为同样吨位的战舰,舰体吃水比商船更深,所以通行吨位比民船更小。
也就是说,当时大明在大秦海内(地中海)内,最多只能部署六千吨级别的防护巡洋舰。
确认这一点的同时,加上当时的大明承诺,运河允许所有国家船舶通行,并且保证不在大秦海部署主力铁甲舰。
英国人和其他泰西人暂时忍住了跟大明决裂的冲动。
不过这种状态没有维持太久。
大明当今皇帝朱仲梁年轻气盛的时候,迫切的想要把主力舰部署到大秦海去。
铁甲舰实在送不进去,装甲巡洋舰也可以。
因为当时的大明,已经在策划针对英国人的作战行动了。
运送大型战舰进入大秦海,也是作战行动的准备工作,用来在海上防守西海地区(西奈半岛)。
走小西洋-大西洋航线,绕过墨洲大陆,穿过直布罗陀进入大秦海,英国人和西班牙人是不可能放行的。
强行往里面闯的结果,可能就是战争提前爆发。
关键大明在大西洋中部和北部,没有任何可用的补给和修理基地。
在大西洋跟泰西诸国打海战,大明海军会非常吃亏。
于是朱仲梁想了个暗度陈仓的主意。
在西海地区北部的大秦海沿岸,建设一个民用的造船厂,同时兼有军用的修船功能,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然后在东墨洲的吉州(吉布提)造船厂里,提前建造好万吨级装甲巡洋舰的船壳。
船上不装任何武器、设备、装甲,使舰体保持极低吃水的状态飘在海上,用拖船暗中拖过运河。
装甲巡洋舰所需的武器装备,用货船运送到大秦海一侧的船厂,去“修理”那些只有船壳的万吨级的装甲巡洋舰。
当然修理过程也都是保密的。
最初的行动也是颇为顺利的,修船厂陆续“修”好了六艘装甲巡洋舰。
同时还有大量的低级巡洋舰,光明正大的开进了大秦海,大明的大秦海舰队初具规模了。
只不过,这么大的工程,是不可能长期保密的。
新完工的那些战舰,也终究要出去测试,接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消息最终还是走漏了,然后整个泰西彻底炸锅。
特别是地中海沿岸的法国、撒丁意大利、奥地利等国,以及被大明坑过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
大明这是把刀子直接伸到了他们屁股下面。
大明的行为被发现之后,干脆也就不再做掩饰了。
继续运送更多的船壳和装备,到大秦海里面组装更多战舰。
公开进行战争准备,给海岸线上修好的基座上装主炮,为海上的巡洋舰提供掩护,防止敌人舰队直接轰击海岸线。
大明在这次战争中的初步作战目标,本来是保住西海半岛和运河,同时夺取整个埃及和印度。
这个战争目标本来不算太大,但是却低估了自己给泰西人造成的压力。
大明在大秦海内不断的建设码头和造船厂,不断的送战舰进去的过程中,泰西人也没有闲着。
泰西人虽然暂时不知道大明在暗度陈仓,但是感受到的威胁却也是在不断提升的。
他们开始往大食周围地区增兵,特别是英国、西班牙、奥斯曼三国。
当大明公开准备战争的时候,长期积累的压力达到了临界点,再加上英国人的斡旋,反大明同盟终于成立。
反明同盟成立后,立刻要求大明拆毁大秦海的所有装甲巡洋舰,或者在泰西舰队监督下绕大西洋运回小西洋。
本来就准备对埃及和印度战争的大明,理所当然的拒绝了“蛮夷们”的自残要求。
自认为被逼到墙角的反明同盟,就主动正式对大明王朝宣战了。
露西亚在北方战场首先发动进攻。
然后泰西诸国联军与奥斯曼军配合,从东西两个方向行动夹击西海地区,试图夺取西海半岛和运河。
这场真正的世界规模的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作为主战场的大食战场,在开战之后迅速聚集了所有反明同盟的部队和舰队。
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普鲁士、奥地利、露西亚、奥斯曼、荷兰、撒丁(意大利)尽数到场。
在整个大食战场之中,又分成了埃及、死海、两河、大秦海四个分战场。
埃及战场是对埃及本土的争夺,死海战场是对西奈半岛以东和以北,以及大食半岛北部地区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