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1805> 第四二一章 海军主力舰吨位限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二一章 海军主力舰吨位限制(2 / 2)

至于没有参与的露西亚人,德意志人,那就更加是纯粹的吃瓜了。

关键就在于英美日三国之间的协商。

现在这个世界的海军条约,泰西大陆的主要国家全部都是关键参与者,只有荷兰这种真正的边沿小国才是来吃瓜看戏的。

露西亚想要获得领先地位,普鲁士想要获得不弱任何其他国家的地位,法国、英国、西班牙等传统国家都想要保持均衡。

但是深入的分析之后就能发现,其实本质上与另一个世界的海军条约是趋同的。

都是新兴工业国家都传统海军强国的挑战。

都是在大战中遭受重大损失的海军国家试图维持自己的地位不落后。

虽然法国为首的传统国家,有联合施压的外交手段。

但是在实际的谈判上,本身造舰压力更低的露西亚,却显然是更加具有优势的。

你可以向我施压,但我可以不理会啊。

特别是排除了明化分子,大露西亚分子提纯后的露西亚,外交上非常的强硬。

最终,在经过了长达半个月的折磨式的谈判后,泰西主要国家终于取得了一个各方都能勉强接受的妥协方案。

泰西各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均不得超过三十二万吨。

这个数字仍然是露西亚的底线数字,但其中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露西亚原本的目标,是这三十二万吨的吨位,全部都是留给新锐的高速战列舰的。

最终修改成了包括所有类型的主力舰,包括传统的主力舰和装甲巡洋舰。

并且可以将其中的这个吨位份额用于建设巡洋舰。

泰西各国害怕都还有一定数量的传统主力舰和装甲巡洋舰。

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传统海军国有大量的自建的老式军舰。

露西亚、普鲁士等国则有一批战后从大明进口的淘汰军舰。

这些战舰,在目前的海军将领和设计人员看来,都已经完全落伍的。

但是可以将其改装成无畏式的新主力舰的模式,当做次级主力舰继续使用。

相比露西亚、普鲁士等进口战舰的国家,英国、法国、西班牙等传统海军国家的传统主力舰的数量更加的庞大。

也就是说,这个修改后的三十二万吨,允许露西亚将进口的旧式主力舰全部淘汰,全部用来建设新锐高速战列舰。

也可以让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继续保留一批传统主力舰来填充吨位。

可以在对外表述和在宣传上,可以号称都有三十二万吨的主力舰。

能够用主力舰吨位建设巡洋舰是英国人提出的方案。

英国人的实际目标是建设航空母舰,法国人听到提议之后也有了类似的想法。

这就是让航空母舰和高速战列舰共享吨位。

与此同时,所有舰艇的满载排水量都不得超过四万公吨。

这就是露西亚方面的主要让步了。

露西亚收到牛鉴的警告之后,不太敢搞六万吨战列舰,也暂时没有能力去搞。

但是继续放大到五万吨还是想要挑战的。

现在受到泰西其他国家的联合施压之后最终选择了放弃。

吨位限制是从一开始所有人国家就有心里准备的。

限制的方法也没有出什么幺蛾子。

直接用海军习惯用的满载排水量,而没有去讨论制定“条约标准排水量”。

朱靖垣上辈子的海军条约,签订条约的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五国海军,他们主力舰的航程相差极大。

意大利人的战列舰基本只在地中海活动,只要有六七千公里的航程就完全够用了。

英国人需要全球部署,美国人需要两洋调动,恨不得把航程堆到两万公里。

美国人的衣阿华级战列舰,最大储油量将近一万吨。

意大利的维内托级战列舰,最大储油量只有区区四千五百吨。

双方单纯的燃油吨位就差四五千吨。

四五千吨的重量,足够将舰炮的口径从381毫米提升到406毫米了。

这在战列舰设计上是直接差了一个大级别了。

如果按照最大排水量来限制条约舰艇吨位,那相同吨位的意大利的战列舰的武装力量,就会比美国人的高出一个大级别。

所以历史上的海军条约,专门制定了不包括燃油量的“条约标准排水量”,作为签订条约的各国海军舰艇的吨位标准。

由于海军条约和五国海军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这个原本为了条约专门制定的标准排水量,逐步取代了原本习惯使用的满载排水量,成了后世对比舰艇吨位的主要标准。

但是在这个世界,现在的泰西主要国家,他们的海军舰艇的活动范围是高度一致的。

全都在北大西洋到墨洲西海岸。

泰西国家在墨洲西海岸全部都有殖民地,包括意大利、奥德利、奥斯曼以及露西亚。

英国人虽然要去天竺,但航线上到处都有补给点,而且天竺都快被放弃了。

各国之间不会因为航程需求不同,而在燃油储量设计上形成巨大差异。

如果大明参加的话,也许会因为大明方面的大航程需求,而设计出类似的标准,但是目前是没有这种刚性需求的。

所以,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标准排水量”这个非常典型的数据了。

最后,所有的吨位数据,也全部都使用公吨,也就是一千公斤。

而不是朱靖垣前世海军条约的英制长吨,也就是两千二百四十磅。

前世的海军条约,最主要的核心参与国家就是英国和美国,两国当时都采用英制,所以理所当然的用英制来签约。

这个世界没有美国,再加上大明大力推广,这个世界的英国自己都不用英制了。

签订条约的国家全部使用公制,自然也就不存在英制长短吨这些数据了。

不过相比朱靖垣前世的海军条约,这份海军条约最大的不同点还是份额的划分策略。

所有签约国家共同遵守相同的标准,而不是每个国家划分一定的份额比例。

因为现在的泰西主要国家的势力相对另一个世界而言要均衡太多了。

英国、法国、西班牙、普鲁士、露西亚、奥地利相差不大,意大利和奥斯曼略弱一些。

葡萄牙虽然明显衰退了,但是名义上仍然是海军强国,仍然能获得基本的尊重。

荷兰、丹麦等明显的真正弱势的几个国家,则不可能完成相应份额的建设,不需要专门限制他们的海军规模和吨位。

所以签约各国最终采用了最为“公平”的限制方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